返回第一八十章:奖赏(第1/2页)  壮哉大唐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帝都长安,风声四起。

    限制皇室子弟待遇权柄的风潮尚未尽褪,摊丁入亩横空出世,前后相隔仅只几天时间!

    对于百姓来说,皇室太过遥远,权当神仙话本来听,过了就过了。但是摊丁入亩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很快,这件事在长安城里形成了一股风潮,街头巷尾庙堂市井尽皆热议,都对这项税制利弊得失抱以半信半疑的态度!对于这一项税制也处于将信将疑的态度。

    唐朝律法严谨,政治清明,百姓商讨国事,并不论罪,故而坊市之间议论纷纷,没人惧怕什么。

    民间反响热烈!

    朝廷便在长安城门与城内坊门官墙张贴告示,城内百姓这才这知道新税制度是真的来了!

    与以往的长篇大论不同,告示以一条红线为界,一边是丁户为本的租庸调法,一边则是现在的摊丁入亩,内容是两种税收方式的简介,以及优劣,向百姓们呈现出一个一目了然的对比。

    ‘摊丁入亩’给百姓印象最深刻的有二:一是把赋税徭役等乱七八糟的税收并入田地废除了以前的‘丁税’,把征收的对向从人丁课税转到按财产课税二是多田者多交c少田的少交c无田者不交,减轻了少田无田百姓的负担。

    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自此终结,再不复生于大唐

    整座长安城都沸腾起来!

    百姓喜极而泣c奔走相告,这股涌动从长安城内迅速蔓延,以波涛席卷之势辐射整个关中!

    告示所到之处,万民称颂!

    历朝历代的税赋制度中除了田税c徭役之外,还有丁税一说,即人头税。

    可每当到了王朝末期和另一个王朝兴起之时,“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土地兼并造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重两重社会。

    家里有十口人,却无一分地,朝廷冲他收十口人头税,这不是要人命么?一些地主坐拥良田万顷,可是一家只有十个人,很明显就引起社会矛盾了,可人头税又是税赋的主要来源,历朝历代都不舍得砍掉。

    而即将施行的名为“摊丁入亩”新税制度以田地为收税目标:百姓在拥有一亩田的情况下,有两口人,也只收一亩田田赋,有百口一样只是收一亩田田赋,这无疑是平民百姓的福音。

    这种有利九成人口以上的税制,百姓如何能不欣喜若狂?

    如何能不歌功颂德?

    李世民更是被百姓尊为文成武德c爱民如子的圣君。

    生逢太平盛世,又得遇圣君,何其幸运?

    百姓敲锣打鼓c笑逐颜开,整个关中都弥漫在欢乐的气氛当中,用不了多久,这股气氛便会随着前往各州各县的告示而席卷整个大唐。

    一处官墙,围满了热泪盈眶的百姓,一个个嗷嗷叫嚷着“圣君”“圣人”之类的尊称

    “民心民意如此,何惧宵小!”人群外,一名英武的青年神色大动。

    青年(45岁以下为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大唐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不是安分守己的一辈子呆在宫里的君王,他自恋要死,空闲的时候隔几个月就会出宫一次。这每当他微服私访,身旁必带三十余名高手在暗处守护。他自己本就是一个一骑当千的猛将,有这阵势,安全是无虑的。

    而他出宫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大唐的繁华,看看自己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富足,用以满足那自恋虚荣之心。

    今日难得有空闲时间,叫上柴令武c李承乾出来一游。

    不料逛到崇仁坊坊门,便遇到了这一幕。

    李承乾看着看着,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起来,目光狂热,双全紧握,激动得不能自己!

    柴令武笑道:“自告示张贴出来,就天天如此了!舅舅,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