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租庸调法(第1/3页)  大唐辩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老财有了发明“雷管”的想法,王邵自然是相当支持的,至于后世的诺贝尔会有什么想法,这就不是王邵能管得着了。

    怪自己晚出生千年?反正大唐也没有给他申请专利的机会。

    有人会问,既然我们老祖宗千年前就发明了火药,为何却让诺贝尔这位歪果仁得了专利呢?

    其实这里面是有说道的,咱们口中的火药是指黑火药,成分便是一硫二硝三木炭,而诺贝尔这位歪果仁他发明的却是黄火药,也就是硝化甘油炸药,两者成分不同,自然就成为两码事了。

    不过,说到底他的成就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得来的,火药这东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民间,譬如炼铁时的助燃剂,甚至也应用到了战争之上,譬如燃烧箭矢。

    但这种火药成分驳杂,不安定因素太多,其既不易储藏,长途运输又存在自爆的危险,所以并未真正列装军队,相比起来,桐油这种既便宜又安全的东西更适合普及。

    还有,道家术士对火药的炼制方法向来是敝帚自珍的,几乎一个门派一种炼法,直到大唐,火药都未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

    本来,王邵在曼头山一役应用火药进行攻坚,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某种意义上讲是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没落。

    但因为李靖c侯君集等老一辈习惯于打战阵的大唐将帅们僵化的思想下,居然被主动无视了,叫当时得胜归来的王邵那是郁闷了足足三天之久。

    后来,王邵也想通了,既然他们没刨根问底说火药的事儿,自己就更没必要主动去坦白了,不说会不会被误会成标榜自己的丰功伟绩,单单能将大杀器掌握到自己手里,王邵就乐得自在。

    所以到现在,王邵的火药配方还是自己的。

    军中虽然传着“震天雷”的传说,但大多数不在场的官兵也是当一个笑话来听,心中却不屑:“打仗哪有这么打的,不列队,不布阵,一股脑儿就往人家家里冲,扔完东西就跑?然后等着大功告成?疯了吧,这跟送死有啥区别。”

    也只有当初跟王邵并肩作战的那些士卒才会信誓旦旦的说这事儿是真的,席君买就常常为此头疼,手下士兵脸红脖子粗的与别家人理论,可想,自然是谁也不服谁。

    都是血性男儿,出于口角继而动武也是见怪不怪,最后结果双双被监军吊起来军法伺候。这也算是王邵丢了军职之后,遗留给席君买的唯一一个麻烦。

    书归正传,此刻的王邵随着张老财的提醒将思维发散了出去,火药能干的事情太多了,不说秒天秒地秒空气,炸矿修路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有了石材,就能用来铺路搭桥,架设起方便的交通网络,交通一旦顺畅了,自然能将基础经济给盘活,经济一但繁荣起来,便能反哺朝廷,对大唐是极有裨益的,而且有了“高速公路”以后,大唐的军队后勤补给也能跟上来,无论是对民生还是对国防皆是大有帮助。

    王邵是那种一旦有了想法,便会付诸行动去证明自己想法正确性的人。

    别过张老财,他便急着寻马汉要他送自己去户部点卯。

    “马叔,我有急事儿,咱们立即出发!”,在马汉惊讶无比的表情下,王邵一溜烟儿钻进了马车,并急忙伸头高声向其喊道。

    “好咧,您先坐稳喽驾!”马汉老脸居然露出兴奋之色,麻溜挥起马鞭大吼一声便窜了出去。

    王邵一愣,看马汉这表情,怎么越看越像老司机要解开飙车模式封印的节奏呀。

    听着呼呼的风声,看着飞逝的景色,马车在速度上是快了不止一倍,但颠簸同样也来的更加频繁,震的王邵一个没抓稳就会在车厢里三百六十度的打转转,颇有种大地母亲在忽悠看你的感觉,这就更让王邵下定了要修路的决心,官道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