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集 下(第2/7页)  钱弘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连归路:人怎么走了这么多?

    兵卒:好像有个寺庙在借米。

    霍成仁面露惊诧。

    连归路对霍成仁:抢生意的来了!

    977场,药王山山道,日

    狭窄的山道上,有的老百姓在登山,有的老百姓扛着米袋子下山,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其中就有刚刚还在购米队伍中的祖孙两人,老者吃力地背着一袋米,带着少年正在下山。少年停住脚步,指着半山腰发出惊呼,上面一个僧人飞在半空中。

    少年:爷爷,您看,那个和尚会飞。

    老者:不是飞,是用绳子吊在山崖上。

    少年疑惑:这是做什么?

    老者:在采药。佛光寺之所以这么富裕,都是因为这药王山出产名贵药材。可山势险峻,一般的人无法采集。而寺里的师父们攀岩得本领高。但是在悬崖上采药,对谁都是又辛苦又危险的活,他们的药材也是用血汗换来的。

    少年从老者肩上抢下米袋:爷爷,我替您背一会。

    老者:孩子,前些年是寺里的师父看好了我的病,如今又施舍给咱们粮食,这大灾之年,谁愿意施舍这救命粮呀?你要永远记得这些师父的慈悲。

    少年郑重点头。

    97八场,衢州府衙内,日

    数个衙役拦着一堆老百姓,防止他们往后堂冲。

    百姓甲:差大哥,您快给我家写个文书吧。我家真的收留了无亲无故的灾民。如今佛光寺借米,只借给有功德牌或者收留了灾民的人家,我家不信佛,但我家真地收留了灾民。

    衙役:这事得老爷定,我们不敢做主。你们等一等,老爷马上就出来。

    衢州刺史从后堂匆匆走了出来。

    百姓乙:老爷,老爷,是您让我们收留灾民的

    衢州刺史:好人有好报,佛光寺要借米给你们。

    百姓乙:他们要看到官府的文书才肯借。

    衢州刺史:这个自然。如今粮食能救命,难保有坏人想冒领,我派衙役挨家挨户去核查。你们放心,确实收留灾民的人家,官府一定会出文书。

    百姓乙急不可待:那先去我家核查吧。

    众人七嘴八舌,连归路带着霍成仁以及兵卒们走入官衙内。

    连归路对众百姓喝道:谁这么大胆子,敢在衙门里吵闹?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衢州刺史c衙役们立即向连归路躬身施礼:参见钦差大人。

    连归路瞪老百姓们,老百姓们吓得不敢出声。

    衢州刺史:钦差大人,您不要生气,这些都是本地的良民。发大水以后,一些灾民逃到我们衢州避难,他们没吃的,没住的,全靠这些人家肯收留。

    百姓们忙不迭地纷纷点头旁证衢州刺史的话。

    连归路:那也不能在衙门里喧哗,成何体统?

    衢州刺史对连归路:钦差大人,您请进,您请进后堂。

    衢州刺史示意老百姓们噤声,随后命令衙役班头:李班头,你派官差两人一组,去这些人家里核查,做好记录,依据实情给他们发文书。

    衙役班头:是,老爷。

    衢州刺史向连归路满脸赔笑,做手势请连归路等人去后堂。

    979场,后堂石雕影壁,日

    连归路c霍成仁和衢州刺史站在影壁后。

    连归路问衢州刺史:这佛光寺是什么来头?他们怎么会财大气粗到要借米给老百姓?

    衢州刺史:佛光寺是我们这里,甚至是吴越国内最大的药材卖家。寺庙所在的药王山传说是药师佛的道场,寺里的师父会看病,我们这里十之八九的人家,平时常去庙里拜佛,供奉灯油钱,还有很多远方的香客和商人,慕名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