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财政危机(第1/3页)  明末美僮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月中旬。

    后营的秋赋c征兵训练工作基本完成。与李安国想象的差不多,田赋征收了近一百万石,由于后营宣布只收田赋,其它杂役一律取消,武昌府的老百姓欢声雷动,人口也没有隐瞒,虽然各州县的最终数字尚未最终确定,不过以当前的情形来看,百万人口还是有的,这还是在大西军已经征募了大量青壮从军的前提下。

    虽然何去何从尚未最终确定,不过既然经营一地,就要按照正式经营的办法来进行。

    李安国与谢凤洲c周文江等人商议后,决定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将田赋的内容加了进去,特别注明了“凡西营管辖之地,有赋无役,且永不加赋,兵事c水利等大事需要民力者,自愿参加,官府照管饭食”

    民间诉讼等日常事务仍然依照大明律来进行。

    一时武昌府境内民心c军心大定,秋耕(武昌府地界一年两熟,冬天还可以隔年种一季麦子,不种麦子的季节,或歇田,或种植油菜)c训练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不过日前有一事却让李安国忧心不已。

    既然按照正式管理的办法来进行,官员c工坊的薪饷你要发吧,至于军卒的薪饷,以前人少的时候,李安国定下了平均一两的规制,不过至九月中旬的时候,军卒已达五万四千人(加上咸宁c蒲圻新招募的),就这些人每月就需要五万多两。

    这还是陆师,王自羽将那八千新兵c宋江的两千“水匪”纳入水师后,加上原有的两千人,一共一万两千人,两百艘大船,两百艘小船,按照明军内河水师的规制,大船可纳水兵五十到一百人,按最少的计也有一万人,小船平均每艘按二十五人计,也是五千人。

    最后,王自羽又在武昌府的渔民中招募了三千人,凑够了一万五千人,幸亏武昌府湖泊众多,在水上讨生活的很多,比如大冶附近的大湖就有三个船帮,其它更大的湖就更多了。

    李安国一直把水兵当做技术兵种来对待,所以也按照平均一两来发放薪饷。

    这样一来,军队每个月光是薪饷便接近七万两。

    加上大冶工坊开工后,各大矿场c工坊的人也有近三万,李安国当时还有近百万两银子,一时没仔细考虑,大嘴一出,各工坊的人也给了平均一两的薪饷,矿上的少一些,不过平均下来也有半两,矿上的人多,有两万人,这就是一万两。

    作坊的人少一些,经过恢复c动员后也有五千余人,这就是五千两。

    还有文武官员以及其它一些开销,区区一个武昌府,每月的开销几乎接近十万两。

    李安国搜刮来的一百万两银子看着多,不过也就够十个月的开销。

    眼下周边强敌环伺,想通过做生意来增加收入实属异想天开,再说了武昌府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出产。

    更关键的是,李安国尚未最终决定是否长驻此地,商业一途便也没有提上日程。

    不过这些钱他又不得不出,张献忠的大军小兵是没有薪饷的,由于到处流动作战,也没有分田地的好处,以前在陕西c山西c河南,包括鄂西时,当地的民众饭都吃不上,加入大西军后有一口饭吃就不错了,自然也没有人提薪饷的事。

    但武昌府就不同了,老百姓虽然也是饥寒交迫,不过勉强还能活下去,加入西营虽然吃的饱一些,不过相差的并不明显,后营的大部分士兵来自麻城,这些人在武昌府也没有田地,只能靠薪饷生活。

    “保卫自己的田地!”,说着好听,不过凭什么让麻城人来保卫武昌人的田地?

    加上几战之后又吸纳了不少明军将士,人家以前都是拿薪饷的,虽然被军官层层盘剥,发到手里没有多少,不过终究是有一些不是?

    考虑到这些情况后,李安国还是力排众议,按照人均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