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序(第1/3页)  绝域孤雄之大汉耿恭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本关乎民族英雄的小说。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二千年风雨苍黄,多少英雄名垂青史。可是,人们总是对耳能熟详的英雄津津乐道,而那些生僻朝代的英雄,无论都么壮烈,都无比寂寞地湮没在历史的沉沙里,无人知晓,鲜有问津,比如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耿恭。“灭其国,先灭其史”,从某种角度看,英雄的默默无闻,不仅是英雄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尤其在“戏子当道c英雄落泪”大斥之道的当下。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寻觅英雄,走进英雄,再现英雄,呼唤英雄,用文字的力量,拭去历史上的累累尘土,星蕴重明,让他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

    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的故事,是中国版的“拯救大兵”,惊天地,泣鬼神,铁骨峥峥,豪气干云。历史上,耿恭以弱敌强,二千兵力,面对十万匈奴,矢志不渝,运筹帷幄,坚守疏勒达数百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传奇,其事迹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北宋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激昂万分地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典故就是出自东汉名将耿恭坚守疏勒。可是,即使如此,有多少人知道耿恭呢?又有多少人了解耿恭呢?人们对戏子家事如数家珍,对某些英雄却一无所知。国内电视剧铺天盖地,各类小说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关于耿恭的,却是一纸空白。

    这部小说与众不同,它既不是描写一个完整的历史朝代,也不是以某个英雄人物的一生跨度去刻画,而仅仅从某个历史事迹的角度,去展现一个民族英雄的气概,展现一个朝代的血性与辉煌。小说以耿秉c耿恭力谏“外戚不可典兵”拉开序幕,在外戚马防c“伯父”刘张,甚至大将军窦固的百般算计下,出身将门的耿恭迅速成长,从一个未经沙场的毛头小子,成为一个令匈奴丧胆的一代名将。耿恭一心为国,在那段不平凡的岁月里,他结交了班超c吴猛c范羌c李敢等充满血性c浑身是胆的英雄,在东汉历史上写下了绚烂的一笔!初出茅庐,耿恭便以三百兵力,牵制匈奴十万大军,给窦固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战机,才有后来酣畅淋漓的胜利。征讨车师时,耿恭事先布下高锋c高远这枚棋子,授以密计,杀毙前王安瓅,降服车师。耿恭屯兵金满城,率军一千余,恩威并用,迅速平定乌孙。正当他踌躇满志,三路大军从北c东c西三个方向进攻西域最后两个强国时,匈奴迅速杀来,车师危在旦夕,耿恭不得不回军。吴猛带三百汉兵,前去援救车师,明知是死地,仍慨然前行。车师灭,匈奴剑指金满城,耿恭发明了“毒箭”,在箭镞上涂满毒药,射退十万匈奴。随后,耿恭退守疏勒。在疏勒,耿恭奇迹般地坚守了数百日。无水,榨马粪而饮;无粮,吃树皮c铠甲,几至绝境。然而,在耿恭的日夜激励下,汉兵士气高昂,视死如归。终于有一夜,范羌历尽艰辛,领兵二千,突入疏勒城,救出耿恭,且战且退。回玉门关时,那时坚守疏勒的汉兵,仅有十三人,一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但神色凛然,慷慨激昂。

    无疑,耿恭是一个英雄,他文武双全,满腹韬略,无所畏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不像他大哥耿秉那样小心谨慎,时刻牢记“三世为将c必定不祥”的历史教训。耿恭的人生哲学,便是一心为国,不存私心。所以,耿恭行事,从不考虑个人前途,耿秉劝阻无数次,无济于事。因此,无论耿恭如何英勇,注定是一个悲剧。小说中,耿恭得罪的人太多,力谏“外戚不可典兵”,他得罪了马防;商议军机,他得罪了早已视他为眼中钉的“伯父”刘张;私自进攻乌孙,他得罪了都护陈睦;英勇善战,锋芒毕露,他无形中又得罪了窦固。几乎所有的上级,耿恭全都得罪了。这样的耿恭,岂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所以,即使声威远震,战功累累,从疏勒生入玉门关后,汉章帝不过封他为骑都尉。后来,耿恭奏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