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攻人先攻心(第1/2页)  朕的大汉必须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兴元年三月,诸侯王造反的风暴持续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捷报已经听的众人耳朵结茧。

    从大司马魏川出兵后,基本上是十天一个捷报。所过之处,都是秋风扫落叶的姿态,诸侯王们视乎连反抗都来不及,就已经被攻破。

    民间有传言,大司马是冠军侯转世,天生战神。

    但今日刘据却高兴不起来,魏川传来消息,监视菑(zi)川顷王刘遗的几人叛变了!

    菑川位于齐地,七国之乱时就有参与,刘据很想问他们一句,你们就这么喜欢造反吗?

    这是最后一个还在反抗的诸侯王,众多诸侯国里面,刘据最头疼的就是菑川,可偏偏出问题的还是这边。

    “你们认为该如何去对付刘遗?”早朝上,刘据问道。

    如果所有事都让他去想,要这些大臣还有什么用?

    “臣认为,大军直接强攻,诸侯皆已臣服,只剩下区区一个菑川,又怎么能挡住我大汉的铁骑?”一个武将说道。

    只是他的话刚说出口,就遭到了反驳,一个文臣说道:“臣认为将军此言有误。”

    “说说。”刘据笑着说道。

    “如果强攻,必会生灵涂炭,齐地大儒聚集,门生遍布天下,这些人到时候散布谣言,恐影响不好。”

    这人说的就是刘据头疼菑川的原因,真刀真枪的干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战,这些大儒就是这方面的行家。

    以笔为刀,往往比真刀更锋利。一刀下去能砍死一个人,一笔下去影响的却是千千万万。

    “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办法?”刘据问道。

    刘据这样一问,朝堂上满满的人可就是没有声音发出来,这让刘据更加坚信要改革选举制度,白养了这么多人,一点用都没有。

    “回陛下,臣有一法。”

    说话的人是赵充国,刘据问道:“有何法?”

    “围而不攻,耗尽他们的粮食,当百姓饿到一定程度时,菑川必回发生内乱,到时候百姓就是我们的先锋,替我们打开菑川的城门。”

    刘据想了想赵充国的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可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齐地富庶,粮草充足,用这围城之计最少要半年才能起到效果,太耗时间。”

    刘据又看向赵充国,赵充国好像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说道:“我们可以从城外切断水源,城中没了水,他们会溃败的更快,两个月时间,菑川必能拿下。”

    这回没人再提出质疑,水比粮食更重要,人能七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

    菑川是个人数较多的诸侯国,切断水源后,仅凭现存的水肯定不够,到时候就会出现赵充国说的情况。

    “好,赵充国,朕也给你十万兵马,去支援大司马,两个半月之内破敌,能做到吗?”

    赵充国没有说话,刘据不解道:“难道是朕给你的人少了?还是时间短了?”

    十万人加上魏川那边的人已经不少了,主要是刘据怕围城之计行不通,多拨些人给他们以防万一。

    至于时间,赵充国自己承诺两个月,刘据在这个基础上还给他延长了半个月,没道理说不够。

    那为什么赵充国还没反应?

    “臣还有一件事请陛下答应。”赵充国说道。

    “但说无妨?”

    “臣想借陛下一道圣旨。”

    刘据好奇的问道:“何意?”

    “臣打算等围城一个月后,在菑川城门外准备水和粮食,并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陛下的旨意,凡是投诚之人皆可服用。”

    攻人先攻心,刘据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这招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儿见过?

    “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