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正旦政令(第1/2页)  附身高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几日后,已是光和二年正旦日,公元179年正月初一。

    期间,高顺等人忙得手脚不粘地,在潍水河畔设立两座大营,将八百多俘虏部曲打散重新编制成两曲,命其开荒屯田。马达林率领一队血虎先登骑卒,常驻于此弹压众部曲。武安国因武勇却被高顺提拔,担任其中一曲的曲长。

    而精通理政的少年荀彧,此时已完全崭露头角。他忙得不也乐乎,帮助高顺安排众部曲搭设营寨c分配田地c分配粮食c分配农具等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

    通过与孙乾和武安国二人详聊,高顺也了解到目前的青州局势。此时的青州,家家户户信太平道,有人是自愿,有人是被迫,已经烂到骨子里。获悉这些后,高顺心中焦虑,大年初一也不休息,召开高密县的新年议政会。

    高密县令府的大堂里,散发幽香的高氏香烛,驱散了室内的阴暗。县丞刘原和县尉王方,跪坐在高顺的左右手。荀攸c荀彧和戏忠,目前还未挂职高密,是高顺的幕僚,跪坐在高顺的身后。

    大堂的两侧,便是充当县吏的高密本地大族子弟了,孙乾当然也在其中。这些县吏中,有一位十三岁的少年尤其引人注目。他名叫张逸,字仲轩,是高密大族张氏子弟。

    “诸位!本县才来高密不久,便遭遇太平道信徒围攻,此乃是太平道挑衅帝国之威,不得不打击之!”待众人坐定后,高顺朗声缓语道。新年新政的第一把火是打击太平道,这便是荀彧c荀攸和戏忠三人给高顺的谋划。

    大堂里,众人皆沉默不语,只有高顺的声音在回荡,“所有大族从贼者可既往不咎,但必须出钱出粮来赎罪!从今日起,所有家族不许藏匿人口。否则,罚其供出三倍部曲!”

    待高顺话音落下后,十三岁的张逸行礼后说话,“高令君,卑下请求辞去县尉门下佐一职!”他白皙青葱的小脸通红,显然比较激动。

    张逸在这个时间辞职,显然是在打高顺脸面。一念至此,高顺冷笑道:“呵呵!张仲轩!本县不允你辞职!你若真要辞职,本县将亲自领兵至张家堡,清算张氏往日投敌罪行!”

    “县君!你,你霸道!仲轩辞职是要去东莱不其山求学,不是针对县君!”

    “本县一直都霸道!汝未听说过破家县令乎?”

    “我张氏从未投贼!信奉太平道不是投贼!”

    “太平道不事生产,蛊惑黔首逃离家园便是有罪!张家从逆该当重罚!来人,把他拿下!”

    “喏!”典韦从正堂外走来,提溜起十三岁的少年张逸。

    一番交锋,首先蹦出来的张逸被高顺拿下,押入县府大牢。见此,在座的一干县吏才知道,高顺是玩真的,和其他宦游此地的县令不一样。

    话说这年头的帝国官员,一般很少在本地为官,外放郡县后,都是依靠当地的大族实施政令,哪有像高顺这般行事?

    见众人暂时臣服政令,高顺立即派高狐难离,率领麴良和武安国等千余部曲,奔赴张家堡,要把新令的第一把火烧旺。于是乎,高密县域内的大族和高门士族,家家出粮出钱,派部曲运往高顺设在潍水河畔的大营里。

    趁此良机,高顺从高密县无田的农人中抽出青壮,重新编练一部县卒由荀攸统领,驻扎在高密城外的大营里。有钱,有粮,还有一千乡卒,高顺总算是在高密站稳脚跟。而高密县域内的太平道,便转入地下不敢嚣张了。

    几日后,一位相貌俊朗c气质儒雅的青年,手持一封书信来拜访高顺。来人名叫国渊,字子尼,青州乐安国盖县人,刚刚二十岁,是大儒郑玄的入室弟子。他少孤,以至孝而闻名青州,甚得郑玄欢心。

    来到帝国后,高顺对那些以孝而扬名天下的士人很不以为然。大汉以孝立国,众高士皆是孝子;若大汉以农事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