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4章 84.农夫与蛇(第1/3页)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对日本的评价非常低,其中清世祖玄烨说日本人是“反复无常其人卑贱”之徒,将日本称之为“倭子国”,从中可以看出满清对日本的态度。不过日本虽然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但还是借助几次工业革命找到了民族发展的出路,这里我们稍作回顾。

    日本的第一次发展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那时唐朝正在对高句丽发起第四次攻击,初生牛犊的日本自以为天下无敌,派出四万二千人乘坐一千余艘战船支援百济,与唐军在白江口展开激烈的海战,结果唐军以少胜多,不仅全部焚毁日本的船只,还彻底扼杀了日本想吞并朝鲜半岛的念头。战后日本举国惊悚,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不惜耗费巨资修筑了四道防线,此后又向唐朝臣服,开始以唐朝为师,陆续派出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史称大化革新。

    这一时期出现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是我们熟知的鉴真大师,他六次东渡日本,当地民众尊称为“传灯大法师”,日本皇家更是任命他为“大僧都”,统领当地所有的僧尼。

    经历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剧增,但是走向文明的日本人却并没有突破狭隘的思维模式,一直对老师的家产念念不忘。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随即派出大军侵略朝鲜,宅男万历虽然不爱上朝,但是对日本的狼子野心还是非常清楚的,也派出李如柏等名将前往朝鲜半岛。由于双方国力悬殊,很快小西行长等人就败下阵来,失败后的丰臣秀吉虽然郁郁而终,但他的野心却被延续下去。

    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出现了所谓的“海外雄飞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对外扩张主义,将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这正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基础。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日本所谓的经世家佐藤信渊,他在《宇内混同秘策》中为近代日本构建了一副侵略中国的蓝图,具体如下:

    一c征服中国必先攻略满洲。佐藤信渊认为日本进攻中国最容易的地方就是满洲,因为满洲的物产风貌和日本相似,而且距离较近。

    二c攻略满洲后南北对攻。在佐藤信渊看来,得到满洲后要继续袭扰河北c山东等地,夺取台湾后要进攻福建c浙江c江苏等地。等到时机成熟以后,由天皇御驾亲征,从山海关进入中原地区,先攻北京,再下江南,最后占领应天(南京)后将其作为皇宫之所在,继续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三c征服中国后,则东南亚c印度地区唾手可得。

    在我们看来佐藤信渊就是个变态,可是当整个日本民族都是变态时就要小心提防了。佐藤信渊生于1769年,此时日本受到西方帝国主义工业文明和武力征服的冲击,自上而下的发起了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可以说佐藤信渊的观念代表了日本的大多数。

    《宇内混同秘策》的内容被写入了士兵手册,只要进入中国境内的日本军人都要认真阅读,他们在伊藤博文c东条英机c小矶国昭等战争狂人的带领下给善良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可是战败后的日本战犯并没有得到正义的审判,甚至把这些杀人犯奉为民族英雄供在靖国神社,直到今天安倍政府还是试图修改宪法,以求恢复的道路,其司马昭之心不可不慎。

    言归正传,天启五年日本早已进入江户时代,幕府由德川秀忠和其长子德川家光共同把持,希望通过二元政治将世袭制度固定下来。为此他对内消灭丰臣族人,逼迫后水尾天皇娶自己的女儿和子为妃,并于1623年生下兴子公主。第二年和子进位为中宫,在德川秀忠的协助下控制朝廷,幕府正式成为日本的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