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47.蜀身毒道(第1/3页)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梅时节江南烟雨如期而至,细如丝,轻如烟,弥漫在天地之间。应天府内,魏朝正与几个天方的商人洽谈出口丝绸c瓷器。自从他调到织造局后,便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发挥出十二成的天分,不但迅速扭亏为盈,还通过对外招商为内务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魏朝每日与这些外国人打交道,把酒言欢逢场作戏倒也洒脱,尤其是那些美艳不可方物的碧眼美女,一个个妖媚风情,她们的火辣性感与东方女子的矜持保守形成鲜明的对比。经过精挑细选,魏朝最终带着四名艳冠群芳的夷女进京面圣,希望能博得小皇帝的欢心。

    左战耐心的听完他的汇报,微微点头以示肯定,然后说道:

    “你谈成的这几笔贸易朕很满意,按照这个势头仅丝绸一项的利润每年就有五十万两,其他的商品也要跟进,今年争取突破一百万两白银。”

    魏朝得到皇帝的赞许内心欢喜,他非常感激小皇帝将他从南海子净军中拉了回来并委以重任。听闻要突破一百万两,只能硬着头皮诉苦道:

    “圣明不过主子,老奴就是拼上这把骨头也要突破一百万两。只是我朝虽然物产富饶c种类繁多,可受制于交通不畅,很多商品无法快速的集散,影响了商品贸易的效率。以丝绸为例,南京的云锦c苏州的宋锦c成都的蜀锦c广西的壮锦合称四大名锦,其中蜀锦中的天孙锦c十样锦更是供不应求。有外商甚至想花重金买断蜀锦的交易,可蜀锦的产能有限,扣除进贡的数额一年剩不下几百匹,最终不了了之。

    另外由于各地天灾不断,粮棉非常紧缺,价格持续走高,致使江浙一带的百姓都不愿改稻为桑,甚至一些桑户偷偷把桑树砍了改种稻米。目前生丝产量严重不足,老奴只好命几个织造局隔天开工,避免熟练的匠师c工人流失,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还请万岁爷开恩。”

    魏朝说的蜀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成都最早就叫做锦官城,这里一直是丝绸生产的繁华之地,花样百出且寸锦寸金,是中原皇室与达官贵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之一。不仅以冰纨绮绣冠天下,技艺之精湛c锦纹之精美,还加入了有西方色彩的几何图案纹理,通过八达晕的手法使得纹样章彩绮丽。

    到了明朝蜀锦有月华c雨丝c方方锦,织造中大量使用了细如发丝的金线,堪称装逼神器。无奈交通阻塞,蜀锦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成都c重庆一带的能工巧匠手里握着金刚钻却揽不到瓷器活,就等于捧着金元宝过穷日子。

    大诗人李白曾说过“蜀道难c难于上青天”,蜀身毒道可见一斑。如今魏朝也来抱怨,估计是对那一百万两的利润没有信心。

    这让左战很纠结,耐心的问道:

    “你的意思是各地物产富饶,天方人和西洋人都争相抢购,可由于交通闭塞每年能出口的数量有限?”

    魏朝点头称是,左战接着问道:

    “那就是说朕只要帮你把蜀道打通了,你就能增加出口的货物,保证那一百万两的利润?”

    魏朝继续点头,暗自盘算了下具体的数量和价格,这才回道:

    “老奴愿领军令状,只要每年能多收十万匹蜀锦,沿途再配送其他特产,利润不会低于一百五十万两。”

    左战心想你也是个天才,路肯定是要修的,朱夔元已经带着军队去了,以工代赈的第一步就是先发动群众修路。只见他呷了口茶,严肃的说道:

    “陆路已经在修了,朕还打算开发长江航运,提高运输的效率。至于利润,朕的底线还是一百万两,多出来的除增建宝船外,剩下的由你自行支配。”

    魏朝闻之大喜,连忙叩谢天恩。主仆二人继续探讨如何增加生丝的方案,左战心知此事的关键是增加粮棉的产量来降低价格,这也是推行新政的目的之一,所以渐渐有些倦怠,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