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卷第9章 血壤(4)(第1/2页)  带着系统当幕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众人都是略有惊讶地看向声音的来源,说话的正是被禁足反省数月之久的三皇子李瑱相。

    李瑱浩笑道“三弟,从四个月前的廷议开始,父皇便说过你不懂政事军务,此时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说下去。”征和帝沉声道。

    李瑱相施礼拜谢“多谢父皇,儿臣以为,齐国此行的目的,便是在胶州,只要拿下胶州,他们不会继续前进威胁我京师,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否求和,齐国人都不会进攻我们淮州,而我们一旦求和,则是在示弱,齐国人很有可能会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对抗他们才会委曲求全,到时候他们以此来进攻我们淮州甚至金陵国都,战火终究是在我们的国家燃烧,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厄难。

    现在前去求和,看似是保全我们大宁国都,实则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到时候便得不偿失了。更何况现在胶州的安泰营那边还没有传来军报,我们不妨再等等。”

    李瑱浩听到李瑱相这么说,当时就乐了“三弟你真还是太单纯了,你莫不是以为以安泰应那个建制都不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西山口的齐兵吧?齐国正面战场十五万人,也就是说,西山口那边至少是五万人,安泰应区区不足三万人的建制,如何能够抵挡得住齐国五万大军的攻伐?”

    李瑱浩道“即便是西山口失守,出于对皇都安全的考虑,依然不可向齐国人求和!一旦求和,南边的楚国,西边的西韩国得到消息,都会觉得我大宁国弱,到时候他们便会蠢蠢欲动,一旦三国连横合纵,共同攻伐我大宁,我大宁还保得住嘛!”

    “放肆!”李瑱浩故作愤怒道“现在国家危难之际,唯有割地求和才能保我大宁一时之安,而你却在此危言耸听,简直是误君误国!”

    李瑱相反驳“一时之安和永不安宁,皇兄会如何做选?”

    “没有一时之安,何来永不安宁?更何况你所说的永不安宁,也无非是一种可能罢了!”

    “都别说了。”征和帝揉着眉心,闭着眼睛问向其他的大臣“你们怎么说?”

    其他大臣纷纷站在李瑱浩一边,李瑱明却道“父皇,儿臣以为,三弟所言极是,现在局势尚不明朗,我们便着急求和,实在是”

    李瑱浩正春风得意,便打断道“不明朗的局势就是北大营全灭,我大宁在胶州丝毫没有反击的机会!”

    陆虎道“二殿下所言不当,现在北大营虽被灭,但齐国的军事动机以及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尚没有准确消息,因此局势尚不明朗也是对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偏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老夫倒是觉得,现在不应该主动求和。”

    众人吵闹的巨大声浪之中,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声音响起,但就在这个声音响起之后,原本喧闹的偏殿刹那间便安静下来。

    征和看向说话之人,正是很少在廷议上讲话的九爷,便问道“九先生可有什么高论?”

    九爷笑着摇了摇头“没有什么高论,只是觉得三殿下说的在理一些。”

    九爷环视了一圈众位朝臣“在场的各位,各有各的立场,但各位的第一立场,怕都不是我大宁,而一旦立场不在大宁,看事情终究是有失偏颇的,不得不说,在场的诸位,你们摸着良心问问自己,你们还配做大宁的臣子么!”

    九爷的话如同洪钟大吕一般,振聋发聩,让人耳边嗡嗡作响,征和帝看着九爷,九爷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这些话,连他征和帝自己都不敢轻易说出口,敢说这话的,只有九爷,也只可能有九爷!

    九爷道“现在还能够站在大宁立场上去客观看事情的,也只有三皇子一人,求和的,无非就是要把胶州失守的事情坐实,让太子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坚持不求和的,大多也都是为了保全太子,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