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3章 守株待兔(第2/3页)  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此例。

    除了身家清白外,科举还严格规定:不得冒籍,不得枪替,不得匿丧!

    冒籍和匿丧很好理解,即外地人冒充本地籍贯,以及居丧期间出来应考,这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此外,枪替指的便是请人代考,最早起源于唐代,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是一位著名的科场枪手,专为他人代笔捉刀。后来朝廷严加管制,替考之风才渐次收敛,不像初时那般猖獗。

    大明立国不过百年,枪替之风倒不盛行,代笔捉刀之事,更是鲜少闻之。当然,这也和朝廷明令禁止有关。

    临近县试,各乡里的读书人都在陆续往县城而来,并且随着开考日期的接近,城里所聚集的考生也越发多了起来,酒楼茶馆尽皆爆满,盛况空前。

    这也难怪,江南文风本就繁盛,萧山又为浙江一大古邑,也就到了张彦这穿越者口中,才会变成一座小县城

    事实上,按照国朝上中下三等属县的分法,萧山足可评上一个中等县了。

    然而萧山辖地虽广,却也山多水多,在册人口仅十万余户,比不得省府首县。由于交通太过便利,又滨临杭州省城,致使商业更为发达,学风反倒不甚浓厚。

    国朝本就厚文鄙商,一个依靠商业发展起来的属县,注定要备受轻视。

    好在,萧山人也的确是争气,富余起来后,又以商养文,培养出了不少的读书人。

    时至今日,萧山在科举上的地位,并不弱于其他属县。可以说,除附郭二县外,也仅次于余姚罢了,在整个绍兴府里都是位列前茅的存在。

    张彦身在礼房,自然耳目便利。

    据他所知,截至今日,礼房所登记的报名人数,早已超过六百之数。可见最终的应考学子,将近会有千人之多。

    老实说,县试的确不设门槛,只要会写个名字就能报考。

    但人总得有个自知之明不是?

    明知自己考不上的人,也不会做那无用之功,异想天开的跑去报考。否则以萧山这人口基数,识字的人,怎么也能凑个小几千出来。

    便是这近千的考生里头,同样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报考县试的学童,很多只是粗通文墨,抱个侥幸心里来碰碰运气的,成不成都无所谓。真正写得一篇合格八股的人,估计也就两三百人。

    所以张彦粗略一算,发现自己中榜的可能性不低。

    按照概率学来说,五六人里挑出一个,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如果不争第一的话。

    说到案首,他心里就极度郁闷了。

    果然是靠人不如靠己,将自身命运依托在他人身上,怎么想就怎么不靠谱。

    且不说有人出手之后,能否成功打掉李家争夺案首的希望,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陈家到底还要不要出手了?

    这可都十月初九了,距离开考,也仅剩下三天时间而已!

    近来,他一直都关注着外头的消息,更是为此特意叮嘱了侯三,让那小子帮着留意一些坊间消息,发现任何有关县试的异常动静,都要及时回报。

    张彦并不确定,陈家会以何种方式出手搅局。但他思来想去,最有效且具备一定杀伤力的,也唯有造谣传谣了。

    没见诗词里都写着么?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尚且畏惧流言,况乎卢县尊?

    即便陈家没有用上这类手段,县城里聚集了如此多的考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同样也会引起他人注意,进而广为传播,倒不至于出现消息阻塞的情况莫名的,张彦想起了前世曾经玩过的斗地主,不由默默吐槽了一句:“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正当他等得都快要绝望之时,陈家,终于出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