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公审(1)(第2/3页)  人道征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杰轩,于是他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杰轩并且嘱咐他多向玄逸请教一下。

    ……

    要说“贼人”进洛阳,已经好几天了。不过洛阳百姓的日子倒是过得比以前更好了。“贼军”打开了福王的粮仓、米店(洛阳城中,七成以上的米店都是属于福王的),一家伙就得到了近百万石的粮食。这些粮食除了留作军粮之外,多用于赈济灾民。所以洛阳城中的百姓倒是难得的吃饱了饭。一些没有良心,不顾念我大昭朝两百余年来养育百姓的天覆地载之恩的忘恩负义,不肯老老实实在家里当一个安安饿殍的刁民,居然不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道理,不知道“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但昧着良心吃了福王府的粮食,还觉得这“贼军”实在是来得太晚了一点,这真是人欲横流、道德沦丧呀!

    这天早晨,“贼军”的人又敲着锣,满街走着喊起了话。

    按照这几天来的经验,洛阳城里的“刁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贼军”喊话,大多都是放粮呀,招兵呀之类的事情。所以他们便都竖起耳朵来听。

    就听见那下敲着锣的“贼军”喊道:“老少爷们,各位乡亲,革命军明日公审福王,就在福王府里面,大家都从福王府后门那边进去看看呀!”

    这事情没有分粮食来得实在,但是,俗话怎么说的?正所谓“饱暖思那个欲”,如今,洛阳城中的“刁民”们已经吃饱了饭,自然就产生出要看公审福王这类践踏礼法的事情的欲望了。这些“刁民”呀,连“非礼勿视”都不知道,真是太该死了!总之就是洛阳城里的那些低素质的低贱的“刁民”,天生就有“仇富”的心理,一听说福王要倒霉,这些家伙一个个就欢喜雀跃,第二天一早,便都纷纷如潮水一般的涌到了福王府的后门。因为人数太多,不但是福王府后面那里堵得死死的,就连周围的两条街都堵得一塌糊涂。

    玄逸事先便提醒过刘杰轩可能会出现人员过于拥挤的问题,而且刘杰轩对此也不是没有经验,至少,放粮食的时候,就经常有类似的问题。所以他早就在各条街道上安排了士兵帮着维护秩序。以保证人流可以缓慢地接近福王府的后门。然而,事实证明,他还是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好心。从四更左右起,福王府的后门附近就聚集起了不少的人。

    何九一向是个爱看热闹的人,进福王府看热闹的机会可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四更的时候,他就提了一个灯笼出了门。在这个时代里,城市的街道上还没有路灯,按道理,整条街上都该是黑沉沉的一片,然而何九一出门就发现街上的灯笼可不止他这一个,光是这条胡同里面,就足足有四五个灯笼。

    何九朝着一个灯笼靠近过去,一看,却是街坊胡正卿。何九便唱了个喏道:“这不是胡家兄弟,也去福王府看热闹?”

    胡正卿忙还礼道:“原来是何九哥,我就想着这等事情,九哥一定回去看的。”

    两人相视一笑,便都道:“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走到大街上,灯笼便更多了。密密麻麻,星星点点的,便如太平年月的元夜一般。不用问,这都是连夜赶到福王府后门去等着看热闹的。何九寻思,这要是不走快点,如何进得了门?便赶紧拉了拉胡正卿的袖子,两人加快了脚步往前面赶。

    虽然这时候已经是初夏,但是夜间依旧是有些寒冷的。只是何九和胡正卿走得快,以至于不但不冷,甚至身上还微微的冒出了一些汗来。

    不多时,两人便到了福王府的后门。这时候福王府的后门还没有打开,外面已经围了一大片的人。一队“贼兵”已经顶盔挂甲的守在那里了,还有人在喊:“各位乡亲不要挤,都把手里的灯笼灭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听到那个“贼军”的喊声,何九忍不住对胡正卿笑道:“这人以前怕是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