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安抚(2)(第2/3页)  人道征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带,能够动用的军队也能多不少。张炳忠便是造反,危害也能减少不少。呵呵,有些人是生怕朝廷有了这几个月的时间呀!”

    想到这里,崇德皇帝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满胸的杀意了:

    “这些人,个个都是国贼,个个都该杀!总有一天,朕要把他们统统抓起来,看了他们的脑袋,诛了他们的九族!”

    只是,这样想虽然很痛快,但是却是于事无补的。如今崇德皇帝觉得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先安抚张炳忠,至少,要让他的晚一些造反。

    “曹伴伴。”崇德皇帝道。

    “奴婢在。”曹化淳赶忙应道。

    “你去宣杨先生入宫,朕有事情和他商议。”崇德皇帝道。

    曹化淳应了一声,便转身去了。崇德皇帝便又在御案后面坐下来,翻看其他的奏章。这些奏章,大多是要钱的。一般来说,直隶,还有山东的,都在上报金军入关之后的破坏和困难,要求朝廷减免税收,甚至要求朝廷拨款拨钱救灾的。然后便是辽东以及各地勤王军的军报,大多也都是要钱的。说来说去,大致上都是因为军饷不足,士兵们吃不饱肚子,以至于有哗变的危险。

    “就连关宁军,也说吃不饱肚子要哗变,这真是岂有此理!”崇德皇帝忍不住想,“关宁军的本色从来都是足额的,不足的也就是折色而已。他们怎么会没饭吃?他们也好意思没饭吃!”

    我大昭朝的军饷一向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被称为“本色”的粮食和被称为“折色”的饷银。辽西的那些家伙,手里面有数以十万亩计算的土地,又得到了足额的“本色”,而即使是崇德皇帝也知道,他们手里的兵都是不足额的。他们怎么会没饭吃要哗变?这分明便是在敲诈朝廷。但是如今朝廷能打的军队越来越少,朝廷对于这些辽西将门的依赖也越来越重,虽然明知道这里面有毛病,但是便是崇德皇帝,也不敢真的和他们翻脸。

    只是朝廷如今真的没钱了。

    “钱从哪里来呢?”崇德皇帝想,“难道又要加税?”

    神宗皇帝的时候,因为辽东金国的反叛,于正赋之外,每亩地增加税收九厘,名曰辽晌;到崇德四年的时候,便因为钱不够用,不得不在下令每亩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征三厘,然而这一举动,除了弄得流寇日增之外,竟然只给朝廷多带来十多万两收入,(原先愿意缴税的农民都抛弃土地逃亡了)而朝廷剿匪的开支却猛地增加了。去年为了彻底消灭流寇,由杨肥提议,朝廷又加收了两百八十万两的剿饷,据说民间已经难以支撑了。如今难道还能再增加一笔吗?若是这样,怕是更多的农民要弃地逃亡,甚至铤而走险的去当流寇了。

    “继续加征,便是饮鸩止渴呀。只是不这样,眼下就无法支撑了!朕到底该怎么办?”崇德皇帝满心焦虑,恨不得赶紧赶到奉先殿去,在自己生母刘太后的画像前再痛哭一场。

    崇德皇帝和杨肥一起商量了些什么,并没有人知道。只知道皇帝下令,加封张炳忠为副将,加封他的妻子王氏为“夫人”。只是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东西到底能不能安抚得住张炳忠,却是谁都拿不准。

    第二日,皇帝又召见内阁阁员,商量军饷的事情。内阁的阁员们也个个钳口不言,拿不出办法来。最后,还是杨肥提出,在剿饷的基础上,每亩田再加上一分银子的税,用以训练边军,便称之为“练饷”。

    这一想法一提出,立刻就招致一片反对。不久之后,这事情又传到了其他朝廷大臣的耳中。于是反对的声音越发的大了起来,一时间表示反对的奏章堆满了崇德皇帝的御案。

    工部左侍郎刘启东更是上书,直言皇帝敲剥民,乃是“为渊驱鱼者,为丛驱爵(通假字,雀)”。这两句话出自孟子,整个的原文是:“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