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装甲车(第2/6页)  奥匈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尔斯基设计的装甲车外形等那是一顿狠夸啊,考虑的确实非常全面,符合生存之道。

    说起装甲车的历史,还得提到英国,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一辆轮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

    1899年,英国人西姆斯在四轮汽车上安装了装甲和一挺机枪。1900年,英国把装甲汽车投入到了正在南非进行的英布战争中。

    但这个位面早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了,现在的公认世界装甲车之父是奥匈帝国波多尔斯基男爵。毕竟从战场的实用性等方面,二者不存在比较性。

    这款装甲车,前装甲采用中等倾斜角度的装甲,上装甲采用倾斜角60度的装甲。再加上采用高张力钢板c复合装甲,使得防护性能大大提高。挨一炮那肯定是个死,但普通机枪就拿他没法了啊。

    张祥不知道,现在这个年代的钢材能达到的具体强度c韧度,但这款装甲车已经能代表未来了,30年不落后那都是保守的。

    波多尔斯基男爵,将轮式装甲车主要定义为轮式装甲步兵车,毕竟他是没参加过真正战争的主,否则就不会这么保守了。

    车体四周有轻型装甲防护,可使车内的士兵免受中小口径枪弹的伤害,车顶有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可乘载10一12名士兵,快速机动作战。

    在轮式装甲步兵车方面,张祥已经很难挑剔什么了,只能用军事上的事来忽悠这个设计大能。比如一挺机枪提供火力支援是不是少了啊,能不能布置两挺。

    轱辘跟普通汽车一样四个轮,虽轮胎加宽了,但是不是也不够保险啊,后面明显重太多呢,是不是后排的轱辘两侧各加一个轮胎,或加一排轱辘,变成六轮,这样就安全多了啊,也能保证承重啊。

    既然是战车,车门就不应从两侧开门吧,两侧的装甲最好直接焊死,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安全系数,门最好开在后面,士兵下车就可保护战车的两翼和后部,前方反正有机枪重点盯着。

    听的男爵大人点头不已,快速记下,表示回去多找几个有实战经验的一线军人进入研究室,要不真不知前线需要什么啊。

    张祥也算一阵无语,这个年代的一线军人何曾考虑过如此高大上的玩意,你随便设计个质量稳定的战车,不要老坏,修理难度不要太大,他们就会当成宝贝,还提问题,找抽呢?

    履带式装甲车计划分为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

    张祥对波多尔斯基男爵团队开发的新式履带讲真话并不满意,无论其结构形式,还是现今的材料水平c加工能力等都太勉强了,使用的话,质量根本不合格,成本太高,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

    但张祥可不能打击人家的积极性c主动性,要知道能走出这关键一步就非常非常的不容易了。

    所以张祥惊讶的夸了波多尔斯基的思路一番后,委婉的从基础材料开始,评论履带式装甲车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战争中能起到的关键作用和相对弱点。

    首先是,现有钢材的强度和韧度并不满足履带装甲车的基本需求,主要材料上就得加快研究c更新钢材的冶炼方法c工艺步伐。连专用装甲钢都没搞出来,能有什么前途啊。

    然后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履带合格后,能民间使用的地方就多了,比如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空间可谓极其广阔,这时合理的成本就必需考虑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研究。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平炉炼钢法,炼钢速度慢(转炉炼钢炼一炉钢约10,而平炉则需7h),钢材的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了。

    历史上也是奥地利在1952年最先搞出纯氧顶吹转炉,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节约不少能源,转炉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