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拍卖会(第1/4页)  奥匈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79年5月初,张祥一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津,原本张祥一直以为奥匈帝国领事馆是在北京,后来才得知是在天津,北京今后或许将有一个外交机构常驻,这个还在双方沟通之中。

    反正对于张祥来说无所谓了,他又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多久,还要四处旅游c交朋友去呢。做生意的话,天津反而更方便些,一是有海港,二是没有北京那么浓的政治氛围。

    天津的奥匈帝国领事馆,位于天津建国大道153号和海河东路33号两部分。

    领事馆大楼始建于1869年,但历史上奥匈帝国自清同治八年七月(1869年8月)起在天津设领事,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华各地的领事均由英国在华各地领事兼任。

    历史上从1900年起,奥匈帝国驻天津领事才由该国派专员实授。但这个历史变了,早了20年,而且是超高规格,毕竟大公一行旅游一大圈下来,那见识c认知普遍增长一截。

    奥匈帝国大贵族圈内的不少精明之人,都意识到大清帝国这是个巨大的市场,不少大家族甚至派出核心人物之一坐镇大清帝国。

    早在张祥来之前,建国大道153号奥匈帝国领事馆边上,两座带花园庭院式德c奥风格二层洋楼就已经动工。

    前一阵刚刚投入使用,使得现在的奥匈帝国领事馆共有三栋二层洋楼,其中新建的两栋格外大气c豪华。

    海河东路33号那栋二层小楼,从新粉刷装潢一番后,成为了奥匈帝国驻大清帝国商会总部。

    商会总部的临时负责人张祥也熟,格拉茨那位纺织大亨佛勒尔的次子佛勒尔格兰,一个年轻英俊,身材高挑的迷人帅哥。

    当然其他豪门的核心人物也到了好几个,只是大家彼此不是那么熟悉,还属于刚刚认识,点头之交。

    北京张祥是必需要去一次的,毕竟那里是大清帝国的政治中心,权贵c富商众多,举办拍卖会才有人气。

    而且身为一个王子,该有的礼数还是得有,毕竟父亲说上次在这结交了几位朋友。

    张祥怎么也得执晚辈礼,前去挨着拜访一番,如大清帝国的几位王爷c达官贵人等,朋友不怕多,要经常走动,才能不断加深关系,成为好朋友吗?

    现在大清帝国的皇帝是七岁的光绪帝,也得去给他送礼啊,混个脸熟以后好办事,当然还有两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大人了。

    其中的慈禧太后更是一颗政坛常青树,掌权到1908年底,还需要打交道近30年呢,关系当然得提前打好了,礼物不能差了。

    张祥等人早已选出宝藏中,最不引人怀疑的那部分精品珠宝首饰等,准备用来送礼和高价出售套现。

    其余的直接封存,由10位卫士日夜守护,待船装完返程的货物后,跟船在军舰的护卫下运回奥匈帝国,直接交给大公帮忙处置,当然还有张祥的一封信件。

    张祥的到来,受到大清朝廷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行的高规格接待,接船的奥匈帝国大使乔尼拉和格兰等贵族作陪,张祥与李鸿章皆怀着交好对方之心,席上推杯换盏宾主尽欢。

    毕竟张祥好几年没吃到这样的美味了,感慨不已啊。而张祥相当标准c流利的北京官话,也让对方倍感亲切与重视。

    而作陪的奥匈帝国人员,对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的语言天赋能力,感觉果然强悍,是不佩服不行啊。

    李鸿章作为一名大清帝国政坛常青树,是接受过西方思想影响的中国官员,他不但不害怕火车和电报这类新事务,还急于把西方的一切新事物引进中国,也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

    所以张祥感觉和他走近,今后的合作机会多多。历史上李鸿章,是淮军c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c洋务运动的领袖c晚清重臣,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