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史上最废物的穿越(第3/4页)  大唐第一主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进士c俊士c明法c明字c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c明算c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是很高。

    所以,明经c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c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哪怕容易又如何,李好德考了十余年的进士也没有考中。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

    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c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c墨义。

    李好德的诗赋就很好,曾经名动清河,可以现在是唐初,还是重视时务策。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c步射c平射c马枪c负重摔跤等。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c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在唐初,科举确实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是他更多时候是为衣食无忧的世家子弟所准备。

    李好德出身平凡。

    倒是他的妻子崔氏出身于清河崔氏的旁支。

    要知道清河崔氏可是和博陵崔氏c陇西李氏c赵郡李氏c范阳卢氏c荥阳郑氏c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在唐代是第一流的门阀。

    但是一来崔氏当年不顾宗族反对毅然嫁给李好德,与宗族里关系闹的很僵。李好德年轻时颇有几分才名,宗族里不愿意把关系闹太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