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8黄雀在后(第2/4页)  克夫寡妇觅良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毛病。”沈君佑道。

    璧容点点头,想起了另一件事,“哦,对了,今早接到了一封朔州来的信,说三爷要来京里,我估摸着这会儿人已经出了太原了。”

    沈君佑听了一皱眉头:“他来做什么?”

    璧容摇摇头,又同他讲:“到底是你亲弟弟,而且这事父亲那里不会不知道。”

    沈君佑没再说话,闭着眼睛又思索着作坊的事,过了一会儿对璧容道:“这些日子我可能要留在作坊里,不会太早回来,你吃了饭就带着孩子歇息,不必等我,叫下人在外间留门就好。”

    璧容犹豫了下,点点头。

    ————————

    一连几日,沈君佑都早出外归,起初铺子里还有人因为工时长而伺机闹事,后来大伙见东家亲自上阵指挥,烈日当头也不休息,吃一锅饭,喝一瓢水,全然一副与众人同甘共苦的模样,渐渐的,怨言便平息了下去。

    广昌记后堂里,冯大掌柜领了个斜肩佝偻着背的瘦小男子穿过抄手游廊,进了一道门里。

    “东家,荣寿来了。”冯大掌柜道。

    那紫檀木太师椅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在集芳茶楼给荣寿银子的华服男子。

    路达盛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道了句:“来了。”

    那荣寿满脸堆做了一团笑,谄媚地弯下腰给路达盛请了个安。

    “这回可是打听着什么有用的话了?还是说拿着了织布图了?嗯?”路达盛张着一副鹰眼,尖细的声音里带着丝阴冷,有时候荣寿听着,不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宫里那些穿着暗红色衣服白面尖声的太监们。

    说起那织布图的事,可是叫荣寿好一阵气愤。

    沈记如此大张旗鼓地在京城又是招工人,又是请工匠做织机,锦绣坊里没有不知道的,要说起这沈记的织布机,人们都道是和别家长得不一样,可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又都说不出来。于是便有不少人打起了这织布机的主意。

    广昌记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派去的人正是他。他花了二十两银子买通了兴华街的一个木匠,可没成想那沈记留了一手,工匠们只知道个大概的样子,内里的机密却是见也没见着。

    事情办砸了不说,还赔了二十两银子进去,可把荣寿心疼的了不得,从此也就恨上了沈记。

    “哎呦,路爷,小人可是尽心尽力给您办事呐,可不敢在您眼皮底下投机取巧啊,路爷。”荣寿谄媚地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路达盛哼了一声,伸手掸了掸袖子,道:“行了,废话就打住吧,捡着要紧的说,爷可没有这么多时间听你闲扯。”

    荣寿连连称是,赶忙说起了沈记准备向荣平斋购丝线的事情来。

    路达盛听了一愣,过了一会哈哈大笑了起来,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他拿手沾了沾眼眶,慨叹道:“连库里的丝线够不够都不算清楚了,就敢接下这么一大单子生意,看来是我高估了他呀,罢了罢了,就叫隆和记捡了这个‘大便宜’吧!”

    荣寿被他这番话说的一脑子浆糊。

    路达盛轻轻一笑,吩咐冯大掌柜:“一会儿你就去荣平斋找他们少东家,就说我路家以每斤多二分的价钱买下他们家库房里的所有丝线。”

    冯大掌柜一皱眉,劝道:“东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况且,咱们库里的丝线还有不少,眼瞅着马上就要到雨季了”

    “不碍事,不碍事,这批线我是要送给隆和记的。”

    冯大掌柜略一琢磨,便明白了这个“送”字的含义,点点头不再多说。

    倒是那荣寿还一团疑云,问道:“路爷,好巴巴的,您送线给隆和记干嘛?”

    “这你不需要知道,你只要回去把你方才同我讲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再转达给靳广禄就行了,顺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