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郑家琐事(第1/3页)  克夫寡妇觅良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秀莲告知,璧容方知自己所在的村子是忻州南边的西坪村。阳曲到忻州约莫90多里地,她估算着满翠他们的马车速度,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朔州边上了。

    璧容不知道他们要去哪,也许会在朔州找了村子落脚,也许还会接着往前走,不过这些自此已经不关她的事了。

    郑家原本不是西坪村的人,是六七年前逃荒过来的。郑家总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小子一个闺女,后来郑家三姐儿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郑母带着几个小子随着本家的亲戚一路辗转,这才到了西坪村。

    老大郑天洪是个实实在在的庄稼汉,旁的本事也不会,但是说起种地,那绝对是西坪村的一把好手。旁人家的良田最多不过亩产小麦200多斤,可郑家的地却能亩产300斤不止,赶上天公作美还能达到350斤。住下来的第二年攒了些银钱,娶了隔壁顺义村方家的二女儿秀莲做媳妇,两人有一个四岁多的儿子,小名福哥儿。

    老二郑天旺现在是村里有名的工匠师傅,早先他去镇上给工匠当学徒,做些砌砖c盖瓦的活计,后来又跟村子里的老木匠学了简单的雕刻。因为干活麻利,收钱不多,方圆几里的村民们大都愿意找他干,普通农户住的土坯房c家里摆的柜子c桌椅,一人全揽。媳妇是西坪村村东刘家的女儿,生了个闺女,小名豆芽儿。

    老四郑天业,也就是头前儿看到的那个扎着总角的小子,却是只有八岁。

    郑家刚落脚的时候两袖清风,只能靠租地勉强过活,如今却挣得良田十亩,沙地四亩,自家又在东边的林子边上开垦了四亩山地,一家老小虽不至多么富裕,但数九寒冬也能温饱有余。

    璧容跟着秀莲在院子里摘着青菜,一边忙乎着一边听她说郑天旺上老丈人家垒灶头去了,刘氏带着闺女也顺便跟了去,怕是要住几天才能回来。隐约听了秀莲旁支暗点的几句话,心里便猜想着这尚未谋面的二嫂怕是个不好相与的人。

    果不其然,三天后见到刘氏的第一面,璧容就见识到了村妇出口成章的本事,言辞并非措语精深,可话里话外总是藏着些横流暗涌,让人听着带刺儿。

    那日,璧容正在洗漱,刚睡醒的天业迷迷糊糊地喊着饿,璧容拿了衣服给他穿,谁知道小子年岁不大可脸皮却薄得很,红着脸蛋儿蹭地钻进被窝里,大声叫着娘。

    璧容瞧了和郑母相视一笑,郑母伸出手轻拍了他两下屁股,天业更是害羞地嚷嚷了起来。

    “你说这小子平时跟泼猴儿一样,居然还知道害羞,看来等老二回来,得叫他再给垒个炕头了。”

    “那不是又要破费了?”璧容心里总是有些不好意思,已经白吃白喝了,总不好再让人家破费别的,此时她无比痛心疾首的是临走的时候没揣上她箱子里那一两银子,那可是她自力更生的第一笔银钱,白白便宜了那群婆子。

    “不碍的,咱这都是土炕,花不了多少料钱,老二自己动手,工钱也省了。”郑母在旁宽慰道。

    即便郑母这么说,但郑家的状况大体璧容也摸了清楚,于是婉言推脱道:“娘,您和大哥大嫂救了我又收留我,我已经无以为报了,可别为了我再给大家添麻烦了。”

    郑母横着眉嗔怪道:“胡说什么呢,你是我闺女,谁敢说你添麻烦了!这炕必须起!”

    璧容轻轻叹息了一声,心道再推拒反倒是显得她矫情了,于是只好随着郑母的意思,只盼望日后这家里能有用得着她的地方,把这恩情能还上一点是一点便罢。

    厨房里,秀莲正切着腌好的萝卜和芥菜头,灶头上的大锅里熬着红薯玉米粥,冒着白花花的热气。

    璧容撸起袖子问道:“大嫂,有啥我能帮忙的?”

    “后院的鸡我今儿还没喂,你切把菜叶子帮我喂了吧。”

    “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