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九章李老三点土成金孙潦倒改行劁猪(第1/2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背靠军都山,有个大村子,村子有二百多户人家,这二百多户大多姓李,早年也是从山西洪洞迁徙来的。早年间,这山边子人家,盖房都去平乡买砖,这个村子北头儿有个李老三,正值春日,在自家地耕种,自己的地,一个石头籽儿也没有,一水儿的黄土板,他的地挨着道边,种了一天地,看到这一天里,道路上溜溜搭行,从平乡驮砖的牲口不断的从道上经过,突发奇想:我这儿,土是现成的,挨着山,山上的树是现成的,我要在我的地里码个砖窑烧砖,让这山边子人不去平乡买砖到我这儿来买,我不就发财了吗?

    这李老三有两个顶梁柱似的儿子,李老三从平乡请了个烧窑的师父,说干就干,在自己地的一角儿垒砌了砖窑,两个顶梁柱似的儿子刨土、和泥,脱坯、装窑、烧窑,很快就办起了砖场。

    头一窑烧得不怎么地,烧第二窑,第二窑烧得不怎么地,烧第三窑,一连烧了五六窑,终于找着了火候,烧出了好砖。

    烧出了好砖,把砖码在大道边儿,号出了价码儿,人家平乡的砖,是一个钱两块儿,咱是一个钱三块儿,慢慢的李老三的砖也有了市场。

    由于李老三的砖便宜,又由于李老三的砖窑离家近,这山边子盖房的人家一来二去就不到平乡去买砖而都到李老三这里来买砖了。

    过了年,这李老三就发达了起来。开始烧窑,这块儿地只占着一角儿,随着业务量加大,他的这块儿地,就都不种了,不指着种地就指着烧窑吃饭了。虽不指着种地吃饭了,但他是种地的出身,看到地还喜爱,烧窑挣了钱干嘛去哪?还是买地吧,一来二去这地买的越来越多,有百八十亩了,自己不种都租了出去。

    干什么谁都有几年红火劲儿,过了这几年红火劲儿也就完了。

    这李老三岁数越来越大,他的这块地,土越来越少,到了后来,钱挣足了窑也烧腻了,烧砖这活儿干了有十五六年也就不干了。

    李老三不烧砖,享了几年清福,也就撂炕了,哥俩发送完了李老三,就找中保来人分家,一家儿分了六十多亩地。

    李老三的两个儿子,老大忠厚勤奋,老二奸猾懒惰,哥俩分了家各过个的日子各打个的“小九九”。

    老二因懒惰不爱种地,把地都租了出去,老二不爱种地,可过日子还腐化,收这点儿租子,不够他花,不够花就卖地,,也就有二十来年,地也就卖了有一半子多,老二前半辈子跟他爹烧砖卖了半辈子力气,后半辈子享了半辈子福,刚过六十也就撂炕了,没过日就呜呼哀哉了。

    老二的儿子不像他爹,没受过一点儿苦,他爹烧砖那阵儿,他还小,长大了,他爹也不烧砖了,尽跟着他爹享福了。老二的儿子的懒惰劲儿比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爹活着的时候卖地,他继承了他爹的衣钵,还接着卖地,地卖了十多年,卖的差不多了,他爷爷在世烧砖时,盖了两处五正三厢砖瓦到顶的宅子,两个儿子一人分了一处,他又想起了他爹分下来的这宅子,宅子三步两短也卖了,花了年,也就花完了。宅子没了,地也就两三亩了,现在是实在没的卖了。

    以前,卖房子卖地不是为了吃喝,而是为了嫖、赌,这回,产业没了,那两样是彻底干不了,现在连吃饭都是问题了。但他基小没干过活儿哪能哈得下腰,哈不倒腰也得吃饭哪?干个直腰的活儿吧,跟人学了个劁猪的手艺,走街串户给人劁猪,劁猪是不得以而为之,他基小是个阔大爷,这劁猪的手艺学得扎实得了吗?一次走街串户,可街吆呼:“劁猪嗷劁猪嗷”

    吆呼了半天,出来一个老

    太太,言道:“劁猪的,劁一个猪多少钱哪?”

    “五毛钱!”

    “少点儿行不行啊?”

    “不行!这是官价儿,不是我一个人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