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秋篇第一章北洋把持北京政权群雄逐鹿华夏(第1/7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上部书里说了半天国家大事,反回头来又说刘元允家的家庭小事,说了两章家庭小事,咱还得说那国家大事。

    本不想说那国家大事,因为那国家大事离咱们太远,咱小老百姓也管不了那国家大事,可咱这小百姓生活在这天翻地覆的时代,不介绍一下时代背景,听书人怎知道主人公生活的艰辛哪!

    大清国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传瞬之间,或灰飞烟灭,或倒台下野吃省心饭去了。

    转眼之间,迎来了又一茬风云人物,又一茬风云人物,造就了中华民国的历史。

    民国的一篇就要开始啦!

    清廷的丧权辱国,使中国人丧失了尊严,中国人曾几度想挽救自己的国家,曾出现过林则徐、曾国藩,左宗堂、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孙中山。

    但清廷听不进逆耳忠言,终于使国家日趋一日衰弱,人民对国家丧失信心,不得不把这个国家推翻。

    此时,清廷手里还掌握着庞大的军队,这些军队的大多数兵士和大多数百姓,都是随风倒的。

    如此时,满族皇室中有一人能力挽狂澜,统领军队和革命军力争,胜负也未可知,可自从清朝努尔哈赤起事,经过顺治,康、雍、乾,之后,清室的皇帝就没有带兵打过仗的啦!有的是,是见了敌人来了,就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甭说皇帝,就是皇族,那个也不想身先士卒带兵打仗,冒那死亡的危险啦!曾解救清廷于水火的都是汉族人,曾国藩,曾把让清廷几近灭亡的太平天国消灭了。

    曾国藩是进士出身,是程朱理学教育出来的儒生,忠君思想根深蒂固,认认真真给清廷办事。可世间的人哪都是一样的哪?

    清室的人已成贵族,不愿身先士卒,带兵的人只能用汉人,汉人袁世凯训练出了新军,清廷看着袁世凯势大,罢黜不用,清廷已岌岌可危,放着自己花钱训练出来的军队无人指挥,只得又去请袁世凯出山。

    此时的袁世凯,已不是五十多年前的曾国藩,此时的中国也不是五十多年前的中国,清廷的软弱,清廷的腐朽,使人们对它彻底丧失了信心。

    革命党的武昌暴动,引起了南方全国十五省的独立。当时除了关外三省还有直隶、河南、山东、甘肃,没有宣布独立。

    所谓独立,也就是持中立态度,此时的袁世凯手中拥有大量清军,而革命党也就是几千人,但革命已是大势所趋,清廷已经臭名昭著,已不是仅仅用改良就能满足得了人民愿望的了。

    袁世凯,用武昌起义来威胁清廷,清廷,通过袁世凯用“君主立宪”回复革命党 ,袁世凯派蔡廷干和刘承恩这两个“和平使者”去见黎元洪。但此时已不是康梁时代了,革命党看到全国的行势,又看到了清廷的腐朽,革命党拒绝了袁世凯。

    起义的革命党,都很年轻,名不见经传,他们为了使更多百姓拥护革命,参加革命,拥戴了当时为清军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推举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为总参议。

    黎元洪出身贫苦,和士兵关系融洽,跟革命本来无关,对革命运动持中立态度,武昌起义打得正酣时,他聚拢属下的军官在一个大堂内没有参战,革命军战领武昌,找到他,拥戴他为都督 ,他曾三天三夜一言不发,革命军让他签字发安民告示,他拒签,后来他看到革命如燎原之火,势不可挡,他就认同了革命,当了湖北军政府都督。他后来青云直上,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成为民国初年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孙中山在国外听到革命胜利,回国,黎元洪立即把都督一职让给孙中山,孙中山于1912年1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由于当时清廷皇帝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子,大权都在袁世凯手里,而袁世凯手中握有重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