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陈氏之举惊天地立牌坊万古流芳(第1/4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那潦倒帮子欲与王太学生的遗孀非礼,遭到王太学生遗孀的严辞拒绝,都到嘴边儿的肉了却吃不得,潦倒帮子岂肯就此罢休,意欲强行,这潦倒帮子,东抓西挠,那女人东躲西藏!

    一个弱女子,怎抵得过那三十多岁中烧的强人,没有个回合,就被潦倒帮子薅住撩倒,那女人那里肯依,身子打着滚儿,大喊救命啊,救命啊!

    夜深人静,凄厉的声音传得好远好远,立刻村子里狗吠成了一锅粥!这潦倒帮子也恐惧起来,怕有人来救,想一走了之,又怕这女人事后告发,情急之下,一刀子捅中女人胸膛,立刻女人气绝毕命,潦倒帮子拔腿跑了。

    可怜王太学生这一家人从此就绝户啦!

    从此北山上的一种鸟儿叫得声音变了味儿,它这样叫着:“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它又这样叫着:“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当地的老人说,这鸟是那王太学生的遗孀变的,她说着这样的话:“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她又说着这样的话:“妹苦妹苦妹苦妹苦妹哭哭哭妹哭哭哭”

    这鸟是布谷鸟。

    陈家姑娘忠贞守节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了出去,传到了州里,州官想到,难得的烈女呀!世界上,民风最重要啊!民风好,世道太平,民风不好,社会混乱,一定把这事要旌表一番。

    延庆知州,把拟定“烈女呈折”这一任务交给了州里的儒学,儒学生们推举了他们中的一位佼佼者叫“白希生”而白希生又联系了一位正在太学念书的监贡生,这监贡生和那死了的王太学生本都在太学念书,又家都住在延庆州,生前自是亲蜜,而此监贡生也姓王,由此和那死了的王太学生的关系又近了一层,这个王太学生突然暴病而亡,这监贡生自是想念,此时有人召他给王太学生的遗孀写旌表的“呈折”自是意不容辞。

    延庆儒学里的白希生和监贡生王敬,商讨一番,由王敬执笔,由白希生口诉就写起了呈折。

    呈折这样写道。

    具公呈,儒学生员白希生,监生王敬等呈:为节妇贞操有据,乡邑之正论可凭,仅据实公举,恳乞照例旌表,以光大典,以维风化事。

    窃惟善无徵而不录,虽朝廷锡命之荣,行有美必彰,实盛世激扬之典,矧民人特光于流俗,而妇道尤重于乡评,允宜亟赐表章,庶几永裨风化。

    兹有本州故民王子聪妻陈氏,一十六岁与王子聪定亲,未过门之前,一十八岁时王子聪亡故,陈氏誓死不渝,闻息,坚与王子聪灵柩完婚,其贞挚之举惊天地泣鬼神。

    陈氏与王子聪完婚之后,为王子聪披麻带孝,守丧三年,在此之中,又发送了王子聪二老。

    后有同族中人,视其美貌,欲强行占之,遭其拒绝,其贼心不死,趁夜潜入王家,欲奸之,陈氏奋力抵抗,誓死不从,族人不得,恐泄露,用刀毙陈氏命。

    陈氏之举,况世少有,有口皆碑。懿行堪著於来兹,当聖化之弭新,更旌表之有令,岂可使幽芳不赏?彤管无辉?

    伏维恳赐照例题请旌表,不独陈氏之贞操不泯,一邑之正论交孚,而大典亦以克光阃化,由兹益励矣。

    此“呈折”写好,交予延庆知州,延庆知州交予宣化知府,再交予

    直隶总督,一级一级交到皇上那里,皇上为陈氏之举感动,传下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门陈氏之举,惊天动地,堪称君臣民之楷模,为表陈氏之忠烈,拨库银一千两在延庆陈氏之故里修牌坊一座,旌表,以求万古流芳!

    圣旨传到延庆,延庆知州照旨监造牌坊,牌坊造了一年,矗立了起来,因牌坊是白色的,远远就能望得到,因此这个村子,别处人省去了原来的称谓,后来就管他叫小白楼了。

    话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