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痴情女遭不测表哥郁郁而亡(第1/3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几章书里说得是延庆南山的故事,侃完了南山咱们侃北山。

    说,延庆南山有一只虎,大吼一声,言道:“我一天能吃九头驴!”说,延庆北山有一头驴,站在北山头儿上大叫一声:“昂!昂!昂!”言道:“我叫一声,能吓死两头虎!”

    现而今,咱不说延庆南山上的那头虎和延庆北山上的那头驴如何说大话吹牛皮,说说发生在北山里的另一个故事。

    延庆北山里有一个十里坡,这十里坡上,满长着山杏树,到了春日,山杏花开,那山杏花障在山上,就像姑娘穿上了新装,整座大山骤然靓丽了起来。

    这十里坡下有两个村子,东西相隔五里,一个叫潘家庄一个叫杨家庄,这潘、杨两家八百年前,有过恩怨,到了清朝了这个“嘎嗒”还没有解开,两个村子的人,走碰头儿都不会说半句话。

    这潘、杨两家,在永乐年间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徙来的,这潘、杨两家迁来时,本来落在了延庆大地平川。还说清廷入主中原,清廷入主中原跑马圈地,失落了土地的人们无处可走,穷奔山富奔川,他们就奔了延庆北山里的十里坡下开山种地在此经营了一百多年。这潘、杨两家人丁兴旺,在一百多年里各自行成了一个五六十户的村子。

    在这两个村子南边五里,有个村子叫五里营,这个村子的人都姓吴,由于五里营离潘家庄和杨家庄近,因此,五里营村人多和潘家庄和杨家庄的人结成亲家。在五里营村的北坡根儿,住着一户人家吴老六。家里生了一对双胞胎的女儿,眼看长到十六岁,大女儿嫁给了潘家庄,二女儿嫁给了杨家庄。

    出了聘的闺女,头三年要住正月,潘家的姑爷和杨家的姑爷同一天儿来到丈人家,坐在同一个桌上吃饭却不说半句话,老丈人来调和,可怎么调和也是猪毛粘不在羊身上,再调和,两人都蹿了,饭不吃了,抬屁股就走了。

    年年都弄得这么不愉快,后来,再来娘家,姑爷把媳妇送到门口儿索性就不进门了,只有姑娘来了。

    吴家的两个姑娘,结婚过了三年,一个生了一个男娃一个生了一个女娃,从小两个姑娘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住姥姥家,姐俩的亲密自是不必细说,姐俩的亲密带动了孩子的亲密,两个孩子从小在一块儿玩耍,一年一年逐渐长大,相互有了爱慕之情,可这爱慕之情也只能到姥姥家来表达。

    两个孩子掐着手指头一天一天的一天一天的盼,盼着快过年,盼着过年好去姥姥家,盼着到姥姥家好看到哥哥看到妹妹。

    时光好快,十年八年转眼就过,两个孩子转眼到了十五六,两个孩子的家人,都想起了孩子的婚事。

    媒人婆子去了潘家庄,去给潘家的姑娘提亲,给潘家的姑娘说到山外头一个财主家里,财主家住在山外头平川大村,家有田产几百亩,房子也有几十间,长工有十几个,姑娘嫁过去肯定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

    财主家过了财礼,可这姑娘看着那些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戴的,却一点儿没有高兴起来整日哭哭啼啼。

    娘问女儿,为何如此?女儿说:“我爱着杨家的哥哥。”

    娘听到此话,立刻蹿儿了,言道:“我说闺女啊,你也知道咱潘家和杨家的事!当初咱们潘家的老祖宗和他们杨家的老祖宗结的恩怨太大啦!我告诉你,这个事就是我同意了,你爹也不会同意,你就死了这个心不要往这里想啦!”

    那姑娘怎能不往这里想呢?她和那哥哥一起长大,哥哥在她心里已是男人的标准和楷模,她俩虽然谁也没向谁吐露过什么,但她们俩已心心相印默默相许。

    姑娘不甘心,去了她姥姥家,跟她姥姥哭诉自己的事,姥姥心疼外孙女可又没办法,言道:“你们两家的事情由来已久,八百年前,潘仁美和杨继业哪儿就基了怨,到现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