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道长(第1/2页)  偏脸之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正文]

    第42节  道长

    第二天上午,舅舅开着农用车,大壮跟着车往果园大门口运果子。舅舅说:“真不好意思啊,我们家里的一点农活,把你个文化人也给麻烦来了。累坏了吧?”

    大壮说:“不累。我也是要借机活动一下,免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了,舅舅,你再给我说说古城吧。”

    “你想听什么?”

    “什么都行,只要是关于古城的。”

    “好吧,那我就说说,也只是个大致的脉络。这座偏脸古城,据《临津乡土志》记载,原来是辽代九百奚营故地,金初时是宋c金之间交通来往的要道,南通汴梁,北通黄龙府。后来,金朝将咸平府设为总管府,咸平就是现在的辽宁开原老城,同时把韩州治所从柳河县迁到了九百奚营故地,并增设了临津县作为韩州的附郭县。如今的临津县,就是沿用金时临津县的旧名。后来,徽c钦二帝做了金人的俘虏,在押解到黄龙府的途中,也路过这里,还住了些日子呢。前几年,有农民在钱河里挖河沙,还挖出过一件大晟编钟呢,据说,这件编钟很可能就是宋徽宗所制“大晟乐”所用的编钟之一。而编钟但至于为什么落到河里,就无从考证了。”

    “哦,前段我到古城里,看到很多红色的燔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个也尚无定论,不过可能性最大的还是战争原因。古城经历了几次兵祸,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金朝末年,北边千户耶律留哥造反。耶律留哥是契丹人,当时金朝的统治者女真人,一直防着契丹人,下令让两户女真人夹防一户契丹人。耶律留哥对女真人的这个做法非常不满,趁金朝调兵之机,就在隆安起兵反金,隆安城在现在的吉林省农安县,接着就攻下韩州,把韩州一带的壮丁全部抓来,编入他的队伍,部众很快达到十多万人,威震辽东。金人派大将胡沙率军来讨伐耶律留哥,被耶律留哥打败,部众推举耶律留哥为辽王。金人不甘心失败,再派大将蒲鲜万奴率四十万大军来攻,两军在韩州一带展开激战,蒲鲜万奴又被耶律留哥打败,耶律留哥乘势又攻下咸平,并在咸平建都,称为中京。两年后,耶律留哥归顺蒙古。这两场大战,耶律留哥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也损失惨重,韩州一带的青壮年男子在这两场战争中阵亡大半,韩州城从此再没能恢复元气。到元朝时,偏脸城就基本就荒芜了,古城周围一带都变成了蒙古贵族的游牧地。直到清嘉庆年间,华北闹灾荒,大清朝廷被迫弛边开禁,蒙古达尔罕王招民垦荒,才有河北c山东流民过来,这里才重新有了人烟。”

    “那,为什么叫偏脸城呢?”大壮又问。

    “这城粗看起来方方正正的,其实它不是正方形,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地势也不平,西北高东南低。新来的流民不知道原来这古城叫什么九百奚营,也不知道叫过韩州和临津县,只是看它方向不正,地势不平,就叫它偏脸城了。”

    舅舅接着又说:“据金代《咸平府志》记载,这古城的四座城门,完全是按照后天八卦的方位命名,东门称为震门,南门称为离门,西门称为兑门,北门称为坎门;而四座角楼,也是按后天八卦的方位,西北角楼叫乾楼,西南角楼叫坤楼,东北是艮楼,东南是巽楼。”

    装满了一车果子,舅舅就开车运回家去。中午准备吃饭时,舅舅又对大壮说:“我还要告诉你,我年轻时候遇到的一件奇事。”

    大壮吃惊地看着舅舅,不知有何奇事发生。

    舅舅表情很凝重,就讲了起来。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他正在上初中。那天在课堂上,一位曾经当过“右派”的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些关于文革的事情,那天他也是第一次听到“十年浩劫”这个词。傍晚放学,他沿着古城的城墙根儿往家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