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2章 运作(四)(第1/2页)  明朝第一道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默和李文轩是谈完了必要和相关的正经事宜之后,踏踏实实地开始喝酒这一顿中午饭。前后花去半个时辰,两人是吃完了业务饭。彼此的心情都不错,毕竟算是达成了双赢的局面。完毕之后的他们,简单得用了一下茶,是才有说有笑,扯起无关痛痒的话题,走出了醉仙楼的大雅间。出了门的二人,相互拱手道别,各自上了官轿,返回了不同的衙门。

    多饮了几杯酒的李文轩,坐在轿子内,耷拉起脑袋,而心里面是一个劲的在盘算。一个好汉三个膀,一个篱笆三个桩,而他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和人,没有什么不对。就在这摇摇晃晃当中,自己的轿子是停在了礼部大门外。

    压了轿子,走了出来的李文轩,直接走进了自己的官署。坐了下来的他,一面叫来人磨好了墨,一面是在桌面上放好纸张,拿下笔架上的一只毛笔,提了起来就给刘文镜写信,毕竟送信的人这一来二往总得要花上不少时间,而期间免不得会有变数。其他人可不是瞎子,双眼是牢牢地盯着大兴县的知县一职,毕竟那可是好缺,肥缺。

    李文轩是深知刘文镜不属于那种“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刮地皮式的贪官。自己还在贵溪县待着的时候,还是了解到对方确实也做过一些好事和实事。至于收受贿赂,刘文镜是有的,但是相当有节制。真要只依靠那几十两银子的朝廷年俸养活一大家子人和一府衙中的编外人员,根本就不够。各种内外的开支每日都在积累。每月都得结算,公事还得继续干。所以就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来添补,要不然就会运转不下去。

    为此,李文轩是表示出了相当的理解,毕竟这种官场积弊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导致。上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的杜绝过和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统治阶层一直采取的态度仍旧是疏堵结合。而不是最大限度的强化各级监督机制,把权力管进既定制度的笼子里面去,加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不是隶属的关系,等等。

    即便是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坐在龙床上面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主政和理政,下达过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员就会剥皮萱草的法令。也没有阻止住驸马欧阳伦这种从地方到中央的大窝案。

    哪怕是全国官员被他杀掉三分之一,依旧没有震慑住贪赃枉法的官吏,甚至自己上午杀了一大批,而下午又冒出一大批,也不得不有了“贪官何其多”的大感叹。何况这其中还不包括朱元璋本人对开国功臣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实在忍无可忍。认定他们是贪得无厌,为非作歹,而最终下定决心提起屠刀,大开杀戒的那一群勋贵。

    李文轩可不认为士子们寒窗苦读,求得了一朝鲤鱼跃龙门成功。全是为了家国天下。这其中实现个人抱负,自然还是有的。不过。自己的想法更加偏重于,他们借此想要改变命运,飞黄腾达才是最为切实际的。

    来到嘉靖年间的李文轩是生活和奋斗了这么多年,不是不清楚嘉靖皇帝朱厚熜坐在龙床上面,讲究得是痴迷黄老之术,信奉炼丹,大兴土木的修建宫观和殿宇,而生活上面又骄奢淫逸,使得紫禁城内的太监,宫女,妃嫔,等等,一度达成惊人的十万之数。闲暇之余的他,光是想一想这十万人为一个人服务,那是怎么一个样子?在自己看来,绝对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被整个社会风气所深深地影响,也就在所难免。

    李文轩对于给自己这样找出来的借口就是用来平复他良心上面的谴责,毕竟自己所干得一些不怎么光明正大的事儿,还有自家府上的奢靡是觉得不好的同时,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是有增无减的继续朝这一条路上走。李文轩是想,自己和嘉靖皇帝的想法应该也是如出一辙,毕竟干着这么辛苦的事儿,讲究一下吃穿用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不成,大明朝的皇帝和下面的高官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