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2章 还是圈套(第1/5页)  大秦帝国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斯等人与秦王定下了先灭韩赵c再图魏楚c最后燕齐的统一大计。

    围绕着先灭韩国还是先灭赵国,又发生了短暂的争论。

    军事将领们却都认为:应当先灭韩国。

    王翦:今我虽大胜,但赵国主力尚存,犹可一战。兵法云:穷寇莫追。那赵国君王新丧c方割地求和,若迫其太紧,悬崖一途。倘若反嗜一口,尤足虑也!

    桓齕:大军远袭,迁延时日。战场情势,瞬息万变。我若兵困邯郸,一时不下,韩c魏c楚伺机而动,易遭败绩。韩国若趁机起兵,绝我粮道,则大军危矣!臣力主灭赵之前,先拔韩国。

    秦王看着李斯:众卿之言有道理啊!

    李斯:韩国弹丸之地,已为秦藩。臣以为其定不敢悍然作乱。韩国城坚且全民皆兵,击韩之难不逊于击赵。若先行灭韩,大开中原之门,则赵魏楚必然惶恐,乃成合纵之势!况灭韩,则赵国得以养息,徒增灭赵之难也!

    李斯的判断十分准确,不过他心里还埋藏着一个小秘密----韩非在韩!

    秦王拍板:就依长史之言,国策不变!

    王翦c桓齕c李信c蒙恬等诸将,方才不再言语。

    再说秦宫好事连连。

    这日韩国公主桦辛为秦王诞下一子,这可是君王的第一个孩子!

    秦王大喜过望,立即册封德妃桦辛为正宫娘娘,并宣布停止朝议三日,摆酒大宴群臣,就连咸阳城中的老百姓也每户获发放制钱10枚,全城欢庆。秦王的其它妃子们,有孕的盼着快生,没有受孕的纷纷禳香祈福c求天告地。

    李斯祝贺道:天赐麟儿,国有祥瑞啊!

    秦王喜不自禁:本王第一个骨肉,就是男儿,正是国运昌隆呀!

    李斯从袖中取出一只玉笏,那上面书写着李斯精心选择的几个吉祥文字。

    “王上,闻王上得太子,臣昨夜兴奋,难以入眠,翻查典籍,特选取了几个祥瑞文字,以助王上给太子取名。”

    秦王嬴政:多谢先生美意!太子之名,却是他母后先前已定好的-----唤做“扶苏”。

    李斯惊讶,扶着秦王转身低声说道:王上,这扶苏乃是野草啊----王太子怎能屈尊以就不贵(贱)之称,不好!不好,还是换一个名字吧。

    秦王:哎,先生有所不知呀,此名是取自韩国乐曲”山有扶苏”,《诗经》上也有哩------王后喜爱此曲,就给太子提前定下了这个名字。

    扶苏,“扶”字为辅助音节,意为长音。“苏”字为苏草的意思。樵苏即为砍草c割草。晋代左思《魏都赋》中有:“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唐虚中《石城金谷》诗有:“狐兔闲生长,樵苏静往来。

    李斯见秦王不以为然,只好尴尬地将玉笏收入怀中。

    三日后,秦王登殿理事,群臣就位,他却姗姗来迟。

    秦王红着眼睛c打个哈欠,歉疚地说:这几日宫内事烦,延压了不少奏章,昨夜匆忙批阅,晨兴犹觉困倦,故此来迟,诸臣见谅。子曰:弟子入则孝c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寡人终日忙于国事,却总是难有余力来学习呀!

    相国隗状c御史王琯一齐上前奏道:国事繁忙,王上亦应保重龙体,不可熬夜理政,此为臣等敬事不谨,未替大王分忧也!

    秦王:卿等竭力务本c奉公职守,忠信事君,则本王可稍怠矣。

    史载:从朝见群臣的密度和批改奏章的数量来看,秦王嬴政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君王。

    他批阅奏章从不让人代劳,而且批注的非常仔细。只是有时候遇到疑难,才召集相关大臣来商议一番。尤其是统一天下以后,各地奏章明显增多,秦王每天不批改够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