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25日:抵达打箭炉(第2/3页)  萌夫接嫁:草原女王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不能不快。”

    接着在又从仁青诺布的口中了解到噶当等人的队伍与查尔斯的特征后,严青从护卫中挑选出了三人带着周瑛的亲笔书信和身份令牌率先赶往打箭炉,要求当地官员尽早做出配合。

    对于能够得到周瑛的帮助,仁青诺布很感谢,这纯粹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过,这事情毕竟还是属于他自己的,他也必须尽快养好身体主动采取行动才是。

    打箭炉。(下面的介绍来自百科,字数有点多,觉得挺好贴上来。字数不算,这章会多些字给补上。)

    打箭炉,藏语名叫“打折渚”,打箭炉只是汉人们根据音译翻译过来的称呼,位于川西贡嘎山北端跑马山麓,依然属于一座高原的城镇。

    在明代的时候这里开始有了茶马互市,藏人们从汉人们的手中买来他们爱喝的茶,而汉人则从藏人的手里买来宝马良驹,打箭炉渐渐的从一个小村落发展起来,到了现在已经成为汉藏之间的一座商贸重镇。

    对于汉人来说,打箭炉这个名字有两个来源,均是与诸葛亮有关。

    一个是相传诸葛亮在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派遣了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此为军队造箭。据说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

    另一种说法则是,诸葛亮在南征时为了向该地的头人借道,要求对方退“一箭之地”,头人同意,于是诸葛亮急令郭达将军带一支特大的铁箭,星夜兼程背负至此,不过在临近时郭达累死,而箭头却插进打箭炉北面高山的石头中。

    诸葛亮这个人倒是仁青诺布不清楚的,因为梅朵教导他的只是基础的汉人文化知识,纵然诸葛亮再有名,还是属于高深级别的,更何况梅朵也没有在他身边教导多长的时间。

    在前往打箭炉的路上,仁青诺布和周瑛之间的交谈更加的频繁和谐,关于打箭炉和诸葛亮有关的两种说法也是周瑛告知的。通过交谈,周瑛更加确定了仁青诺布良好的人品,因为在说起一些文化典故的时候很是注意教导灌输。

    不过,周瑛显然也知道“打箭炉”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只是传说,因为诸葛亮当年根本没有派谁来到过这个地方,大军都是走得别的路线,只是西南少数民族对诸葛亮的影响不错,就把这名字跟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沾一沾圣人仙气。

    对此,仁青诺布自是知晓,因为打箭炉是多条河流弯曲折合的交汇之处之意。

    在二人的相谈甚欢中,不到两天的时间周瑛的队伍便抵达打箭炉。但因为是深夜抵达,队伍直达驿站,所以仁青诺布并未能够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这里的风土人情,不过从建筑风格来看,还是很有异域风情的。

    当然,在仁青诺布的眼里,汉族的风格才是异域风情。

    当地官员派遣的下属已经等了有大半天,终于迎来大人物,赶忙满脸堆笑的凑到了马车旁边迎接,表达了希望周瑛前往宣慰使大人的住所下榻的请求。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还是清朝目前还是沿袭了元朝时的设置,设立宣慰司。宣慰司是一种偏军事的中央军政机构,毕竟少数民族这里还是比较乱的。

    宣慰司的长官是宣慰使,从二品的官职都要对周瑛客客气气,俯首称是,可见周瑛的官职绝绝对对不是他所说的“小”。

    只是仁青诺布对宣慰使的概念一点也不了解,否则仅凭借这一点,他就可以猜测出周瑛的官职到底是有多大了。

    周瑛对当地宣慰使的邀请很客气的拒绝,表示“夜已深,在驿馆下榻休息即可,明日一早前去拜会”。宣慰使派来的人也堆着笑的连连喝令驿站的人好生招待。

    其实周瑛的官职品级也比宣慰使再高不了几个品了,只是周瑛在藏区那是执掌一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