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文学赏析(第1/10页)  曹门三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來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翻译】

    燕地男儿多任侠那豪迈的气概潇洒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与强悍英猛之气国力透纸背他们性格豪爽并不以父家室等一己私利为重他们极其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危亡这才是英雄本色诗人一介书生即能道出如此的报国热情“宁为夫长胜作一书生”不能不令人先赞叹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c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c补叙的手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來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c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題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來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來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c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c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c“月支”c“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c右c上c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來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c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來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汉献帝建安到魏文帝黄初年间 196一226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曹氏父子的提倡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一批身经乱离目击苦难而又肯正视现实的诗人不但把社会真象摄入笔底而且注入自己的真切感情这一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除了那些反映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篇什外就是抒发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的篇章这方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