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罢黜汪黄人心快 李纲遇赦回乡来(第1/2页)  同朝为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宗半壁江山坐稳后就来处理黄潜善和汪伯彦的事情了。黄潜善贪恋禄位,还厚不廉耻地上疏称:“艰难之时,不敢具文求退。”想不离开高宗左右,因为他认为自己为高宗贡献太多了,为他的南宋朝廷倾注太多的心血。他还以为小枚能够帮上忙。想消费着痴情女子的感情。岂不知自己造孽太深,以无药可救。高宗不能再迁就小枚了。要知道迁就意味断送半壁江山,甚至人头落地。高宗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在小枚的面子和黄潜善跟随自己多年的情份上饶他不死。可是黄潜善还不死心,他不想这样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是个嗜官如命之人,这样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啊!他与汪伯彦一起上疏高宗,请求自己不离开高宗的左右,讲他们之间的友谊,他们之间怎样过那一道一道的坎,讲到伤心处,三人都声泪俱下。这时候韩世忠要求见高宗,高宗见韩世忠将他们与金国人一起陷害李纲的人证c物证要呈上的时候,他惊吓住了,这要是被勤王将领知道那还得了,他再也不去考虑汪c黄二人的感受和他们三人之间情谊了。泪水改变不了目前的问题,他要求韩世忠对那件事情要高度保密,韩世忠无奈地点了头,但要高宗迅速处理他们,不能再拖了。否则,事情还会闹腾的。高宗从苗傅和刘正彦想另立皇帝的事件中,已经完全意思到了留下黄潜善和汪伯彦对朝廷已经没有一丝裨益,只能带来更大的危害。现在自己无力保住他们,更不能将二人留在朝廷。强行为之,南宋朝廷就会颠覆。而且他们两人的命运只会更加悲惨。高宗将目前情况摆明,要他们二人自己定夺,两人觉得在理,都无有话说,只求高宗还能够想到他们亦可。然而朝廷中丞张澂弹劾黄潜善和汪伯彦20条大罪,朝野都认为扬洲大溃退的罪责应当归在黄潜善和汪伯彦身上,高宗对这件事情,确实有不满之处,对金兵的情况隐瞒不报,不早定策略以至招来金兵之侮,让自己吃尽了苦头,这两人确实是虚伪奸诈c误国误民。于是,汪伯彦被黜,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把黄潜善贬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又削职居衡州(今湖南衡阳)。郑珏继之上书,说黄潜善的罪恶比汪伯彦更大;王廷秀也跟着上书切责,才勒令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谏官袁植请求将黄潜善处斩,高宗不答应,想起黄潜善为自己的皇帝位置和自己的南下做了很多事情,也背了许多骂名,为自己黄潜善还贡献出心爱之人。故将黄潜善改置梅州(今广东梅县)。一连串的贬谪和打击让黄潜善难以接受,痛苦万分,想想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悲切的后果,真是伤痛欲绝。他多么想高宗哪天再次召回自己为朝廷出力啊!他好想去自己的家乡,看看父老乡亲,家乡几十年未回啊!孩时的情景历历在目c浮想联翩。

    金军南下后,南宋已经组织不起来像样的抵抗,州县官员弃城而逃的甚多。这一年,李纲已经46岁,陪伴他踏上漫漫长路的,惟有次子李宗之,抵达琼州三日忽蒙“天恩”赦免,这次突如其来的赦免,与高宗的某些思想转变有关。

    就在这年初,金军大将马五率骑兵五千,奔袭扬州,一心要活捉高宗。高宗完全乱了阵脚,于二月初一下令官民自行逃避。又将皇子与六宫送至杭州。到初三日,金军已离扬州百里,高宗惊得魂飞魄散,带领数人,身着甲胄飞马出逃,渡江跑到了镇江。

    金兵如果再追,大宋很可能就会有第三个俘虏皇帝了。多亏宝应县(今属江苏)的官绅发动当地百姓起兵抗金,使占领扬州的金军深感不可久留,迅即回撤。这才躲过了一劫。高宗还朝后,也许是痛定思痛,想起了李纲当宰相时的好处。要不是因为自己害怕失去皇位,哪里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如果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而不要顾忌父c兄的夺帝之忧,自己一定会重用李纲坚决抗金的。于是良心发现,李纲对宋朝廷确实是忠心耿耿,自己和黄潜善等人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