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一初试锋芒议弊利 撞到南墙不回头(第1/2页)  同朝为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蔡京举办宴会都过了三天,徽宗兴致犹存,想起李邦彦,他时常笑的难以合嘴,快乐至极。此时,太监忽然传报:御史李纲有要事觐见。徽宗知道李纲是为议朝政而来,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如果朝廷之事明日殿堂再议。”

    第二天微宗诏令群臣议事,群臣们大都依附在蔡京身边,若是坏事,就把大事情说小,所奏的都是些皮毛鄢附之事。而好事却尽量夸大,就是芝麻也要说成西瓜。启奏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李纲实在等不下去。因为按规矩须由官职大小逐一而来,皇帝心情好,文武官员品级不高者,有事需要禀报的,还可勉强轮得到,但大多都是按照首臣的意思,看他的脸色进言,否则,祸从口出,大难临头。加上微宗喜欢群臣们报喜不报忧,大家都争着要讲自己管辖的地方治理得如何的好。按照这样的规矩排下去,恐怕自己今天就难以奏疏了。等太尉高俅奏完还没有谢恩退下,李纲便急步走了上去。微宗今天心情十分的好,只是笑了笑道:“李卿何事急报?”“启禀万岁:宣和元年京师发大水,城西淹得渺茫如江湖。灾情严重,导致漕运不通。灾害必有其发生之因。防灾虽然不易,但也必有消灾之策。”李纲分析道:“这次水灾,是因为京西水利长年失修,河水溢出,灌入京城。他认为,水利失修不单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当朝大佬不思国政,把朝廷拨给水利修缮的款,用到了搬运花c木c竹c石以取悦皇上,结怨民间,由此才引来了天灾。现在又是涨洪水的季节,如果还是那样,那么宣和元年的情景就会再次出现。老百姓又会遭殃。”他又说道:“如何治灾呢?他提出:要畏天威,固民心,守士用,严守卫。”这篇著名的奏疏,题目叫做《论水便宜六事奏状》,他当头棒喝在朝的君臣:“水灾问题非同小可。要想救灾的话,那些劳民伤财的花石纲,能省就应该省,各地凡是受灾的,秋租应一并豁免,水过之后,安置居民,借贷赈济,无令复业,无使失所。总之要安抚好老百姓。”对于玩忽职守的水官,李纲则提出:“要诛水官之,不胜任者,以正典刑。”就內侍(宦官)外派的问题c蔡京他们喜欢任用幕僚,李纲也提出了批评。李纲的奏言条条都是针对皇帝微宗和他的宠臣,而且击中其要害。徽宗的眉毛紧锁,已经十分的生气,见他说话又太冲,一点都没有顾及皇帝的面子,所以当场罢了他的言职,停了他监察御史的行使之权。

    京城水灾时,当朝宰执是蔡京。李纲这道奏疏一上,得罪的当然是蔡大人。徽宗的大部分意志,已被蔡大人所左右。所以李纲提的这些意见,等于一头撞在了铜墙铁壁上。

    退朝后,大家都知道李纲惹火烧身了。虽然很多人暗自叫好,李纲把自己想说却不敢说的话道了出来,但没有谁会和李纲同舟共济,甚至都怕和他走近,惹祸上身。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地说:“你急什么啊,到时候他又没有什么事情的,几年前他就说皇上联金抗辽的事情不妥了,你们可知道收复燕云十六洲那可是先皇最大心愿啊。皇上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倍加关照。没事,也许很快就恢复职务了。”这时候胆大的高俅走到了李纲身边十分关切地说道:“今天这话哪能在议事殿堂说呢?要是在陛下书房说,就凭陛下平常对你的态度,也许真没有一点儿事情,这就是为官的策略问题,我看你啊,也是个直率之人,为了大宋朝廷,不顾个人安危。不如叫太师帮帮你,皇帝很多事情都是听他的,你与他又都是福建之人,也许他会帮这个忙的,大丈夫嘛能伸能屈,只要自己认个错,皇帝会原谅的,你看如何?”李纲头也没有抬,仍然往前走去。

    这高俅官居太尉,他的发迹确实有那奇特之处。高俅原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将高俅送给曾布,虽然苏与曾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