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欲寻强国富民梦 辞官回乡办学堂(第2/3页)  同朝为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子?当了多年的官也不见他有半点积蓄。我是心疼他,受不了这份苦。”彦钦既怜惜又难过地唠叨着,他知道自己丈夫再讲也还是那样,不会去改变,江山易改c禀性难移。

    黄履笑着说:“斯和这点像我,看不惯的事情就一定要说,认为不对的事情,就会不计后果地去上书和启奏。现在好了,学那陶渊明过上了田园生活。你看舅舅不是也一样吗?就是升官了,不是同样回家了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正浓时,黄履的侄儿——黄景来到了叔父面前,他举着杯,十分礼貌地说道:“侄儿敬叔父一杯,到时犬儿——茂和让他从和平过来,随叔父学习便是。”黄履关切地问道:“茂和不是在和平学堂就学吗?那黄老先生学识渊博,他为和平以及我们黄家人培养出许多人才的呀。”“叔父说的极是,可我觉得还是在你这里更好些,我们是自家人,叔父您说对吗?”黄老先生年过七十,就是自己都读过他的书。听侄儿这样一说还着实不知怎么办才好,黄景见叔父忧虑,知道了什么原因,他连忙向前陪礼,“你看侄儿真是不孝,让叔父为难了,过些时日,侄儿再向黄老先生负薪请罪,求的谅解。”见侄儿这般坚决。黄履笑着说道:“那也好,干脆赶明儿,叔侄一起过去。我们都是他的学生,也应该见见自己的先生啊!”

    这和平书院乃是唐朝工部侍郎黄峭所创办。黄峭——邵武和平坎头村人。黄峭聪颖c有胆略。唐昭宗时(约890),邵武水灾频繁,蝗虫四起,加上地方军阀割据,盗匪出没,民不聊生。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安抚灾民,武装自卫,使地方得以安定。他应召入伍后,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招致麾下。乾宁二年(895),李茂贞c秦宗汉c王行瑜叛乱,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掌管江浙军务。次年,叛军再次进扰,黄峭又率兵讨平。因勤王有功,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后梁开平元年(907)唐朝灭亡后,黄峭绝食数日,弃官归隐。次年,他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教育后人矢志求学。

    要说这黄履应是黄峭的第六代孙了,黄履当初就是和平书院黄老先生的得意门生。现在黄景要将老先生的弟子跟随自己,这也着实难为情。

    话说黄景乃是建宁府通判,此次回来就是因为叔父辞官回家的缘故,他深知自己的一切是叔父通融和教育的结果,叔父辞官回家自己理应请假陪伴。叔父的为官之道c做人情操和博学的知识都是无人伦比的,要是茂和能跟他学习,那在为人c为官及个人操守方面都是裨益无限,将后必定大有前程。可是黄老先生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先生,在他教育下家乡出了许多国之栋材,自己就是黄老先生一手带出来的学生,要说出口,实是不易之事,这怎么办啊!

    黄景回到了和平,茂和见父亲不是长吁就是短叹,就问黄景遇到什么难办之事,黄景不耐烦的说道:“睡觉,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打听。”茂和说道:“肯定不是你们大人之事,是因为茂和的缘故吧?”父亲愕然,孩子怎么会这样说呢?今天之事,应该不知道的呀,难道他能未卜先知,黄景满腹疑问地说道:“那就说说你的理由。”茂和天真地说;“父亲从来没有为自己c家中c亲戚c朋友的事情,这样的烦躁过,只有为了我,父亲才会这样啊!”父亲更加奇怪了。追问:“儿子你为什么这样说?”“是您说,茂和是黄家的希望呀!”此时的黄景无言以对,沉默了许久。

    茂和见父亲为难,就安慰他道:明天之事,你们大人不好讲,就让孩儿来说吧。”父亲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黄履在邵武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和平,到了书院,黄履叔侄向黄老先生行了跪师大礼,此时茂和来到黄老先生面前,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随后便号啕大哭,他一边哭,还一边骂:骂自己忤逆不孝,骂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