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章(第1/3页)  (重生)相煎何太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章

    江浙自古繁华,古人曾有“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诗句。请到看最新章节大褚虽然坐落于另一个时空,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胜丽景却是半点儿不错。

    时值盛秋,君少优与庄麟带着一万京畿大军从京都出发,一路南行,越往南边这山河风景便是越加秀丽婉转。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重湖叠山,这满眼的繁华喧嚣竟然比京都还盛几分。若不是各处村庄小镇皆有自海上而来的倭寇肆虐犯案,烧伤抢掠无恶不作,以致硝烟弥漫,哀鸿遍野,恐怕庄麟真的会有一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情怀漫延。

    然而如今看来,这场景就好比是好好的一张美人面上突兀的贴了一块狗皮膏药,丑与美的对比太过悬殊,实在叫人难以忍受。

    大褚民风尚武,若论起军方势力,这江浙一带的将士虽比不得边塞好勇善战,然则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奈何大褚多年征战,最厉害的都是马上功夫,就算有水军编制,也不过是惯常巡逻戍卫商船而已,认真打起仗来,几乎有十多年不曾动过刀戈。此事皆因大褚是马上立国,永乾帝因顾及着江东江左等地豪族世家的权势,有意无意的在限制水上兵马。为的不过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只可惜凡事有利也有弊,如今有长于水站的水寇自海上而来,不过三两千人竟能突破整个江浙一带的封锁上岸。上岸之后,又即刻化整为零,并不侵入苏杭等繁华府地,只在一些偏远小城镇上犯案作乱,江浙官府有心集结兵马剿之,却又碍于职责不敢脱离当地,唯有上奏到朝廷恳请用兵。

    不过区区三两千人,竟然惊的大褚上到京师,下到百姓都不安宁,此举结结实实地打了永乾帝的脸面。所以庄麟此番来江浙一带,一则是为了剿匪,二则永乾帝也是有心锻炼一下江浙一带的水军。恰好君少优此前亦有造船之意,庄麟乐得顺水推舟,犹豫也不曾犹豫的应了下来。不过为了安抚永乾帝的心,叫他能全然信任自己,庄麟还是主动请了一位名为偏将,实则便是监军的人物来辅佐他。

    这个监军便是永乾帝的心腹之臣孙邈,字仲安。这个孙邈便是江浙一带人士,虽是寒门出身,但跟从永乾帝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这孙家在江浙一带也算是乡绅仕宦。他的族弟孙常如今便担着江浙总兵一职,所以孙家虽比不上江浙一带赫赫有名的豪族大家,但是对庄麟的效用却是比一些豪族要更妥当一些。当然,这些安排的前提是庄麟果然没有拉拢豪强的心思。由此可见,永乾帝派孙邈过来辅佐庄麟,一则是想要明了庄麟的一举一动,二来也确实是希望庄麟在筹建水军一事上能有所建树。因此这一行人中,除了孙邈之外,另外还有几名声名不显,但心机本事却不俗的辅官。这些人等平时向少说话,但对于庄麟吩咐的各色事宜却能办的妥妥当当。如此一来,庄麟虽对其眼线之实还略感别扭,却也并不会全然在意了。

    于是接下来这段时日,庄麟与麾下几位偏将分兵而行,在江浙一带四处搜寻平定水匪。短兵相接时,庄麟深觉这些水匪虽然身量尚小,比不得大褚官兵人肥马壮,孔武有力,然则格斗之刁钻勇猛却毫不逊色,更难得悍不畏死,稍有败绩便立刻全身铺上,力求两败俱亡。若不是大褚将士仗着陆战经验丰富且手中兵刃精锐,兼之人多势众,恐怕就算平定水匪也要付出巨大代价。

    饶是如此,大褚将士还是有了一些伤亡,这让纵横沙场多年,原本还有些轻视水寇的庄麟十分恼怒。手下布置更加步步为营,旗下亲领的两千兵马牢牢按阵势走动,如同巨盘一般碾压过零星水匪。庄麟这一认真较量,以雄狮搏兔之势对付各处水匪,其高下立见。如此一来,虽然剿匪的时间更长一些,然则麾下将士却再无伤亡。如此战绩,更是引得江浙官民称颂不迭,对于朝廷更有了十分信心。

    庄麟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