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九章 ,蜀中来客(第1/4页)  寒门称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晋建兴二年二月中,在大晋扬州建康城里忽然开始流转起一条流言,流言的主角是三个人,大晋琅琊王司马睿册封的大将军王敦,左将军陶侃,以及长安至尊册封的镇东将军王烈。

    三人都被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而那个人叫做令狐艾。

    事情的经过也很简单,用坊间传闻所言,就是陶侃如今拥兵十余万,不思报效朝廷,却有自立之心,不但在领地上擅自减免税收,收买人心,更是与王烈结盟,妄图引王烈和他的幽州狂澜军入驻江左。

    而这期间,因为王敦不忍看王烈和陶侃阴谋得逞,造成江左百姓生灵涂炭,所以派人刺杀了王烈派出的使者令狐艾,如今令狐艾生死未卜。

    这个留言传出不到半日,就引得建康城上下议论纷纷。大晋虽一统,但北来的司马氏灭了南边的西属和东吴,这中间的恩怨情仇可不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就能化解的。

    所以有晋以来,南北世家c甚至百姓就互有隔阂。

    尤其是永嘉之乱后,大批北方士族南渡,却雀占鸠巢,完全压制了南方士族,掌控了江左的政权,如琅琊王氏就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

    也因此,江左的官吏,由其是世家士族都很敌视北地的势力侵入。

    原有的江左土著世家是对北地势力有提防心,而已经入主江左的原来的北地士族则也不想再有外来势力分他们一杯羹。

    因此,这个流言一传出,顿时在上上下下引起一片争论。

    你王烈是抗击胡虏的英雄不假,但现在又凭什么身份来入驻江左?

    至于陶侃,本就是寒门之子,被这事士族所不屑,你又凭什么勾结外人,妄图做大?

    也因此,这一场议论中,真正责骂王敦独揽大权,只手遮天的少,到是很多人都开始大骂陶侃假仁假义,狼子野心,一些士族的御用文人,更说出了诸如什么寒门多忘恩的口号。

    但随后,却是又有一群人开始在城中攻讦王敦,说王敦名为阻止陶侃,实际上是专权,是怕陶侃和王烈来江左分他的权利,这些人还鼓吹琅琊王司马睿仁德,是江左未来真正的希望等等。

    结果,很多人开始把目标转向司马睿,认为是司马睿策划了这一切,而且刺杀使者这件事情若是王敦做,顶多算是个专权,但若是司马睿做却是有违皇家威仪,因此很多人开始指责司马睿太过为过。

    司马睿知道消息后,气得连摔了数个别人进贡给他的玉器,又紧急召来刁协c刘隗等人商议不提。

    不过,无论如何,这风暴的中心焦点都集中在了一人身上,你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令狐艾,尤其是不知道何人放出消息,说令狐艾身上有王烈和陶侃已经签署好的盟书,所以各

    方势力无不蠢蠢欲动,想要找到令狐艾,得到这份盟书,好能作为要挟陶侃,甚至直接逼迫陶侃的证据。

    而就在这满城风雨流言中,一支商队却进入了建康城的西门。

    这支商队来自益州,名曰元盛商队,常年来往与益州与扬州之间,是有名的运送蜀锦的大商队。

    而这浩浩荡荡足有数百辆辎车组成的车队在城门外足足派出了七八里。

    因此,就连那城门官也对这商队老板十分客气:“李东主,这可有大半年没见你了,你这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

    因为蜀道难行,这一路又山高水长,盗匪众多,多以就算这种大商队,一年最多也只能跑上三次,甚至只有两次,而每次光在路上就要耽搁近两个月,最多日行不过三四十里。

    也因此每一次商队派出的车辆都在百辆以上,这次更是达到了两百余辆,加上护卫c车夫c伙计等,足有近千号人。

    但他们从中获利也是颇丰,可以说是每一辆辎车都等于一车的五铢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