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贩,是人们以前对经营粮食的个体经营者的称呼,似乎含有一点贬意。舒唛鎷灞癹随着国家对粮食经营的逐步放开,应该叫粮食经销商更为合适吧。
做买卖就是为了挣钱,做粮食买卖亦是如此。人为的为他们戴上一些大高帽子,什么搞活流通,繁荣经济,那都是不现实的。要说他们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不知不觉中繁荣了经济,那还说得过去。
天寿年间,就说这令家村的令狐和王芳两口子,在村里做粮食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吧,从国家不允许到允许,从偷偷摸摸到光明正大,你能说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像他们这种粮食专业收购户,每个村里也得有个三两家。
他们从一开始蹬着三轮车收购,到两口子开着蹦蹦车走街串巷的收购。由一开始在集市上销售,发展到向大的国有粮食公司销售,饲料厂销售,最后发展到直接跨地区销售。他们是越发展越大。
这些人他们走街串巷收粮食有个特点,就是人多的时候不收,遇到年轻人不收,碰到长得很精神的人也不收,简称“三不收”。碰上这些情况不收也不能直说,只能把收购价格压得低低的,让来人自己就退却。
那他们到底收哪些人的呢?他们在村里专找那些年老体弱的,干事不麻利,说话不利索的人收购。把价格抬得高高的,拿着称,拿着麻袋到他们家里去称,往往两口子还净做些好事,帮着人家从瓮里往麻袋里装。
你以为他们是在做好事啊,那就大错特错了。收了人家一百斤粮食,起码他们得多赚人家三十斤,做了手脚人家不但看不出来,还挺感激他们呢。
在农村里,老百姓对粮食不大在乎,没大有数,肉多了烂在锅里,也没有那么仔细算过。怪不得令狐和王芳这两口子六毛钱收的玉米,他们自己搭上运费,五毛五就送到饲料厂,没有利谁干?
在家里蹲点收粮食他们还有一套,就是备着两套秤砣,把其中的一套,经常往上刷黑油漆,这样秤砣就自然变沉了。这样在收粮食的时候就像变戏法似的,就把粮食多收了。卖粮食的时候他们更是有一套,在麻袋底下,他们把沙子掺在粮食里往外卖,有的还向里掺水,这都是小事。
令狐和王芳这两口子就经常雇车向饲料厂送玉米,每编织袋一百斤,送到厂里进入车间,他们站在车上自己往地下仓里倒,人家厂里只是从车上随机抽出几袋来检验检验重量,,把玉米倒到仓里后出来点编织袋子的数量,然后计算着一车玉米的总重量。
你看他们这车玉米,里边破了袋子的着实多。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没绑紧,也不是袋子不结实,而是他们故意把袋子割烂的,这些割烂的袋子,每袋他们起码少装了十几斤。
厂里的人员还以为是他们在装车的时候摔烂的,反正袋子开了玉米还在车上,最后都从车上扫到仓里。唉,真是些笨蛋!是这样的么?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