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5章 论功行赏(第2/3页)  焚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研究了ri本明治维新,得出结论,要想富国强兵与列强抗衡,就得彻底变法,改变大清国沿用数百年的政治体制c教育体制c军事体制c经济体制。但是,改革又不能脱离现有国体。

    于是,康有为提出了在强化皇权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的方案,这就是维新变法的核心所在。

    康有为认为,在大清国实施变法,必然会引起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将变法维新付诸实施,唯一的办法是,加强zngyang集权,强化皇权,在皇帝的推动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阻挡变法的守旧势力,从而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彻底变革。

    按照康有为的这种思路,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光绪皇帝的权威,赋予光绪皇帝“乾坤独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彻底消除慈禧太后的幕后a纵。

    清ri两国签订停战协议后,大清国割地赔款,消息传来,beijg城里民怨沸腾,刚巧,慈禧太后又囚禁了那晋,抓了抗ri有功的那哈五和罗鸣芳,百姓议论纷纷。康有为和梁启超觉得这是一个宣传维新变法的大好时机,召集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到都察院请愿,要求朝廷释放那哈五和罗鸣芳,同时向朝廷上了一道万言书,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公车上书,声势浩大,加上章军和各路清军的战绩,迫使太后老佛爷不得不做出让步,把光绪皇帝放了出来,这也算是帮了光绪皇帝一把。所以,光绪皇帝临朝后,对康有为很是感兴趣,派翁同龢在zai西花厅接见康有为,听听康有为有些什么主张。

    康有为见到翁同龢,立即提出了强化君权c圣心独断的主张,建议光绪皇帝把那哈五和罗鸣芳这两位抗ri英雄留在身边,掌握军队实权,成为皇帝的坚强后盾,同时,让章军统帅周宪章召集章军,在外地驻守,与京畿之地的那哈五遥相呼应,对皇帝形成拱卫之势。

    这与翁同龢的想法完全一致,更是深得光绪皇帝之心。

    内有珍妃,外有翁同龢的保荐,光绪皇帝自己又吃够了太后老佛爷的苦头,差点还让慈禧太后搞成个“被驾崩”,至今想起来都是后怕,光绪皇帝龙颜大悦,立即付诸实施。

    自此,那哈五和罗鸣芳脱离了章军,留在天津,一个掌握骁骑营,一个掌握天津武备学堂,皇帝和珍妃暗中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两人成了地方实力派。

    且说众人寒暄已毕,簇拥着端郡王载漪,离开码头,来到旅顺港水师营中,那水师营原本是北洋水师在旅顺军港的指挥部,旅顺失陷后,成了ri军的指挥部,后来经过一场大战,被打了个面目全非,为了迎接端郡王,聂士成命人匆匆整理出来,还是像模像样。

    端郡王站在点将台上,面向众将士,宣读了光绪皇帝表彰有功之事的诏书,诏书中免不了抚慰激励之词,就不细表,单说说朝廷对章军将士的封赏:

    师长周宪章,授一等伯,湖广提督,赏一品顶戴,赐黄马褂,任总理衙门大臣,内廷办事。夫人赵巧儿赏二品诰命。朝廷在beijg赐府。

    参谋长汉纳根,赏一品顶戴,赐黄马褂,授御前行走,回京随时听候皇帝召见。光绪皇帝已经决心维新变法,授予汉纳根御前行走,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家顾问。从此,汉纳根留在了beijg。

    副师长兼第二团团长那哈五,护军参领,任骁骑营统领。

    副师长罗鸣芳,护军佐领,任天津武备学堂会办。

    第一团团长吴佩孚,授福州总兵,率部驻守福州。

    第三团团长张勋,授临汾总兵,率部驻守山西临汾。

    第四团团长朴永烈,授安州总兵,率部驻守朝鲜安州。

    师直属营营长冯国璋,授护军参将,任协办新军大臣,协助袁世凯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