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邻居的故事(第2/4页)  胜利之星照耀着我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划,所有建筑物将在7540年前竣工,届时,在主干大街上将会有盛大的胜利游行,一次盛况空前的世界博览会也将同时举行——元首似乎有意将自己征服世界的计划与日耳曼尼亚的建设计划同步起来。

    按照惯例,施佩尔为“日耳曼尼亚”制作了巨大的模型,以方便希特勒随时前来查看,模型大概与人胸口齐平,分块组装,可采用聚光灯从不同角度照射,模拟不同的光照条件,建筑物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以代表所用的材料,铅制的玩具士兵在大街上排成纵队行进。容易激动的希特拉对此非常满意,她经常领着客人在模型陈列室参观,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他和施佩尔两个人在一起兴奋地交谈。有一次,她挽着施佩尔的胳膊,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否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搞这么大的规模吗?日耳曼帝国的首都——只要我还健在的话”

    “是的,我能理解,艾莉。”施佩尔也噙着泪,连连点头。

    对于出身名门,从小在拥有14个房间的豪宅里面长大,被女仆,管家和司机服侍的大小姐施佩尔来说,希特拉的自信与激情有着致命的诱惑力——施佩尔一直走着被父亲设计好的人生道路,在长辈面前因为缺乏自主和展示才能的机会而自惭形秽,被迫将自己的叛逆和疯狂用淑女的循规蹈矩遮掩起来。所以在遇上那个闪耀的演说家和领袖的时候,她被生活铸就的外壳融化了,她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她简直是以新的生命和被压抑许久的热情投入到崇拜希特拉,为其效忠的事业中。

    ——————————————分割线—————————————————

    “shxt·······”卓别林盯着施佩尔外套上闪耀的金色反万字徽章,骂了一句,“他们怎么把纳粹都给请进来了!····”

    “常有的事,别激动。”爱森斯坦却显得颇为淡定,“我们的邻居可比我们这些红脑壳要受欢迎得多。”

    这倒是真的:大萧条中的工人们忍受越来越低的工资(因为圣卡尔所云的“失业后备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今地位渐渐与农奴等同。从黎明一直工作到黄昏的工作制度本来是已经在资本主义的发祥地——曼彻斯特被消灭了,现在却又在新大陆死灰复燃。康涅狄格州劳工局长报告说,本州有一百多个工厂里的工人,每周工作55小时,而工资只有六角。纽约市是纽约州里剥削工人最厉害的地方,而市内那个雇用5万名女工的服装工业,其剥削之凶又冠于全市。制帽工人钩织一打帽子,只得工资四角,一星期只能织两打。做围裙的女工做一条挣二分半,一天只能挣两角。给拖鞋加衬里的女工,搞了72双拖鞋才得到二角一分;如果每45秒钟能加工一只拖鞋,每天工作九小时,拿回家里的也只有一元零五分。有一个做裤子的工厂,女工把一条裤子的线头清除并用海绵揩干净,只得工资半分。处理这样一条裤子要花五分钟,所以每小时的工资是六分。如果哪个雇主厚道一点,就无法跟这种血汗工厂竞争,“好”的资本家也在被资本主义本身残酷无情地淘汰着,正如民国年间还有点良心的地主那样。

    照理说,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应该是劳工运动盛行的时候吧?可是事情却相反,工人在失业,在挨饿,有组织的工会会员却越来越少——据统计,已经减少了一半,现在仅仅是3000万产业工人人数的百分之六。罢工的运动是有的,不过情形都很悲壮——资本家总是出动几千人的“私家侦探”(其实是雇佣军),伴着国民警卫队一起,毫不留情地用机枪扫射工人,反抗都被淹没在血泊中,而媒体和州议会连一个屁都没放,有时候还拍起手来,为“横扫赤党分子”叫好。

    的确,在资本主义受到考验的当下,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一些人办起宣传苏联的通讯来。甚至连以创作“香槟和鱼子酱”(这是小林不二子的评价)出名的斯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