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封万户侯(下)(第1/8页)  逆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封万户侯(下)

    在楚朝,皇宫内城之中,“集英殿”与“宣政殿”,皆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中,“宣政殿”作为平日里皇帝与众阁老大臣上朝议政的地方,百余年来,楚朝的各种决策政事c诸般任命封赏c种种变法举动,乃至于皇帝的登基退位,皆是由这里颁布消息,从而明告天下。

    年前,萧漠“三元及第”后,也是在“宣政殿”处接受楚灵帝的封赏,期间还闹过一出“十二王爷哭殿喊冤”的戏码。

    然而,与“宣政殿”相比,“集英殿”在楚朝的地位,实则还要更高一些。

    楚朝立国百余年来,于“集英殿”内举行的朝会,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余次罢了,然而每一次在这里举行朝会,皆会受天下万众所瞩目。诸般传闻,种种消息,更会在其后十数年间被世人津津乐道,毫不厌倦。

    事实上,上一次“集英殿”开,还是先帝在位时,张谦以“鸿儒荐取”的形式入朝为官c入阁参政,距今已有三十余年。而楚灵帝登基后,尚是首次在这里举行朝会。

    若在“集英殿”内召开朝会,一般而言,只会是两种情况:或是大楚文坛中,某位名满天下的一代文豪大家,应皇帝与百官所请,以“鸿儒荐取”的形式入阁拜相,则开“集英殿”,百官欢迎,皇帝行师礼,从而明示天下,朝野俱荣;

    又或是像今日这般,前线将士立下莫大功勋,或挽大厦之将倾,救百姓于水火,或开疆扩土,留英勇之名于千百年后,从而开“集英殿”,对众将士进行封赏,集万千荣耀于一身。

    对于“集英殿”之名,萧漠早有耳闻,却直到今日,才终于有缘一观,更是在无意间成为了此地此时的主角。

    回想百余年来,那些曾在这里接受封赏的诸般文豪大家c名将贤臣c开国元勋,即使以萧漠的淡薄性子,心底深处,也依然不由的闪过些许憧憬与惶恐。

    然而,当萧漠进入“集英殿”后,却发现“集英殿”并不如他想象中那般豪华威严,事实上还颇为简朴,没有金纹玉雕c没有奢华装饰c没有象征皇家威严的黄绸龙雕,面积也只有“宣政殿”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连皇帝的御阶御座,也不过是三阶之上的寻常木雕圈椅。

    某一瞬间,萧漠甚至觉得,即使是自家的客厅大堂,或许也要比这里更豪华大气一些。

    若说这“集英殿”还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那就是大殿两壁上,所悬挂的数十张人物画像。其上皆是曾于此处受封的开国元勋与文坛大家,于悄无声息间,记录着楚朝一百三十八年来的武事功勋与文化兴盛。

    然而,就这么一处简单的殿堂,进入其中的朝中文武,却再也不见之前的随意自如c言语喧哗,竟皆是满脸肃容,隐隐间带着某种崇敬与向往,聚于一处,或低声商讨,或观赏画像,带着一丝怪异的平和,再无一人来萧漠周围讨好笼络。

    “集英殿”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见。

    看着眼前,那些严肃且心怀憧憬的文武大臣c那些贤臣名将与文坛大家的画像语录c以及那过于简朴c甚至可以说是过于简陋的殿堂,萧漠心中,突然有了一丝恍然。

    虽然早有宦官内臣通知众文武大臣前来“集英殿”,称朝会马上开始,但实际上,越是重要的事情,事前准备就越是繁琐,宦官内臣虽然催促,但也只是为了不让众官员耽搁罢了,所以文武百官虽然来到了“集英殿”,但实际上楚灵帝驾临还是要再等上片刻的。

    而就在萧漠暗暗观察之时,自来到皇宫内城后,就与萧漠保持着距离的八贤王,却突然走到了萧漠的身边,眼中带着莫名的情绪,指着这处大殿,缓缓说道:“子柔,你是否觉得,这‘集英殿’过于简陋?”

    萧漠摇头,道:“初见之时,确有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