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75章:五万人马(第1/2页)  魂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家口外,一对人马正悄悄的朝永平府潜伏过去,这座千年的古城此刻,透露着诡异。

    永平建置历史较早,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就已立县。据《后汉书&8226;西南夷传》记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c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是为永平立县之始。“博南”一词,系境内一座大山之名,因为博南山山势雄峻,绵延百里,是博南古道必经的重要山脉,故以山名,取名博南县,隶属永昌郡管辖。自东汉建县,经三国c两晋c南北朝c隋朝,隶属关系一直未变。

    唐武德七年(624年),废郡设州,云南共设有七州,永平隶属匡州管辖,但时间不长,治所置于何处,亦无从考据。唐代中叶,南诏崛起。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改永昌郡为永昌节度,在汉置博南县地设置胜乡郡,隶属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时期,废永昌节度,改置永昌府,永平仍称胜乡郡,隶属永昌府管辖。

    元宪宗七年(1257年),忽必烈灭大理国后,废除郡县制,改设万户府c千户所,永平改称千户所,属大理万户府管辖。元至十年(1273年),取消万户府,千户所之设置,行省以下改为路c州c府c县四级设置。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借东汉明帝“永平”年号为名,改置永平千户所为永平县,隶属永昌府管辖。

    明朝代替元朝后,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鉴于永平府军师位置过于险要,于当年改永昌府为金齿卫,二十三年(1390)年,改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至此永平府作为军师要地了出来,但永平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c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鉴于这军事要地的重要性,建文帝听从了兵部尚书齐泰的建议,在耿炳文率领大军赶往真定的时候,早已先行一步将江阴侯吴高和杨文派遣永平府,吴高其早年在山西c北平c河南等地练兵,率部队征讨百夷,后因为获罪而调任广西,去征讨土司赵宗寿。朱棣奉天靖难后,齐泰便推荐了此人,建文帝也欣赏此人的心思细腻,故而派遣他伙同杨文一同镇守永平府。

    杨文,此人一生颇为传奇色彩,明朝开国将领中很多都是朱元璋的家乡子弟,除了徐达,李文忠c汤和c冯国胜这些天下名将外,杨文也是一个。

    原籍直隶和州含山县,其父杨兴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自巢县归附朱元璋,官至管军总管,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在攻打江州(今九江市)时阵亡。当时杨文尚幼,不能从军,由其叔父杨旺补役。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杨旺“征鄱阳湖阵亡”。杨文于第二年,即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领神枪从征”。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三年,杨文随大军征讨西北凤翔等地。[4]洪武三年“授皇陵卫百户”。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调隶广西卫”,此后,他一直在南方执行军务。洪武十一年,升湖广“安陆卫右所试百户。十二年,实授本卫流官,副千户”。十七年,杨文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十八年因功“升建昌卫世袭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杨文随蓝玉前往征讨,战后“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诰封骠骑将军”,并“世袭指挥使”。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病重,这位兢兢业业的开国之君此时并没有减少对北部边防问题的担忧。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死后趁虚而入,他临终前对北部边防作了最后的安排。他发了三道敕谕,一份发给燕王朱棣,一份发给武定侯郭英,另一份就发给了左军都督杨文。他命令“杨文从燕王(朱)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朱)植,备御开平,俱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