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05章:以儆效尤(第1/2页)  魂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些年看旧戏,忠奸剧斗,势成水火,忠臣常常落在下风,皇帝也昏庸,就在忠臣眼看要遭奸佞毒害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柄尚方宝剑赫然出匣,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昏君气沮,奸臣授首。台下观众人心大快,千百颗悬着的激愤的心得到安慰。尚方宝剑成了平民百姓对正义和忠良的寄托与期待。在以天授神权对不法不天的斗争中,尚方宝剑焕发出神奇的光彩。

    但是究竟有无尚方宝剑?回答是有。古典戏剧中解决这种矛盾冲突的无上利器并非凭空杜撰。

    有关尚方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汉成帝(公元前三十二至公元前七年在位)时,朱云上书云:“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颜师古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所谓的“佞臣”指帝师张禹,尚方斩马剑乃是皇家特制之物。

    尚方剑帝王御用之剑。尚方,秦c汉少府属官,制造供御器物,所制剑,锐利可以斩马,号尚方斩马剑。

    秦汉官制设有少府,少府设尚方令,尚方丞,其职责掌御刀剑及玩好器物,到汉末分为中c左c右三尚方,之后历代沿袭,到了唐代,尚方宝剑成了至高无上的象征,本来就是皇帝的御用兵器,赐予元老重臣,赋予特权,在外即可先斩后奏。《汉书&8226;朱云传》:汉成帝时,诤臣朱云上书:“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张禹之头。”张禹时为丞相,且是汉成帝刘骜的老师,正受宠幸。成帝大怒:“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命御史将朱云绑下,朱云紧抱殿前栏杆,据理力争,以至栏杆为之折断。左将军辛庆忌为朱云求情,幸免朱云一死。这就是“朱云折槛”的著名故事。朱云要求的尚方斩马剑,即民间俗谓的尚方宝剑,也叫上方宝剑。唐代颜师古注谓:“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后汉书&8226;蔡伦传》载:东汉和帝刘肇时,“中常侍蔡伦加位尚方令,监作剑即尚方剑。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故言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这里的剑即尚方剑。御用之器,臣庶不得私用,故言。

    真正的尚方宝剑应该从元代开始。忽必烈时,道士张留孙以神道治愈皇后的病,“帝后大悦,即命留孙为天师,刘孙固辞不敢当,乃号之上卿,命尚方铸宝剑以赐,建崇真宫于两京,俾留孙居之,专掌祠事”。此时的尚方剑还没有用于政务和军事,但已经被看作专断权力的象征。至元七年,四川c陕西发生反抗蒙古的武装叛乱,中书“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这时,翰林学士c侍御史高鸣认为:“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c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忽必烈采纳高鸣的意见,没有授予征伐将帅以“专戮”权力。

    明代后,遇到关乎国体的大事,凡大将出征,天子认为必要之时将此物授之,称为“尚方宝剑”。凡手握尚方宝剑,对天下百官皆可先斩后奏,其权力之大,除皇帝外几无人可匹。故而在忠臣手中,尚方宝剑的威力也能彰显,但若是碰到一个奸臣,因其尚方宝剑,权力难以制约,奸臣可凭此号令地方文武,进而拥兵一方,甚至篡位夺权,故而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皇帝不敢轻易动用,就连雄才大略,杀伐有度的朱元璋,对于尚方宝剑也不敢轻易将此物轻授于人,非得自己最为亲信的大将,方才授于是尚方宝剑,此次李景隆北伐,建文帝对其寄望颇深。建文帝知道李景隆是首次出征,生怕他年纪轻轻,在军中威望不足,便在率百官送行的当日,将尚方宝剑郑重的赐给了他。让其上斩昏君,下战逆臣。

    然而凡事有利便有弊,正因为尚方宝剑权力过大,窥视之人太多,故而自拿到了尚方宝剑后,李景隆也知道尚方宝剑不能轻易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