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57章:战神白起(第1/2页)  魂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起?”朱棣盯着道衍一动不动。

    道衍点了点头,朗声道:“秦国原本是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国,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而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

    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c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c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

    朱棣实在有些弄不明白一向精明的军师,为何此时此刻会说起白起,他心中虽奇怪,但也知晓军师这么定有他的用意,故而耐着性子听下去。

    道衍继续道:“二十八年,攻楚,拔鄢c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c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郡守冯亭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c赵联合,就可以抵御秦国了。”于是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与平阳君c平原君为此计议。平阳君说:“还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平原君则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会对我们有利。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c蔺两地。“说到这儿,道衍停了停,一双三角眼亮了亮又道:“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秦赵进军路线赵王闻报秦军长驱东进,只好兴师应战,派遣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开往长平,企图重新占据上党。

    故而赵王命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王龁率军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空仓岭守军同秦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守军招架不住,秦军步步进逼。是年七月,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一西垒壁完全陷落,赵军退守丹河,秦赵隔河相峙。

    赵国大将廉颇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一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至此,这一战便进行了三年,三年之中,秦国百万大军在外,终于赶到吃不消了,而赵国面对庞大秦军也渐渐吃不消。于是双方都谋求速战以求摆脱困境。

    秦王雄才大略,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一方面他们借赵国使者郑朱到秦国议和的机会,故意殷勤招待郑朱,向各国制造秦c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陷于被动和孤立。另一方面,又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财宝前赴赵都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挑拔离间赵王与廉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