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73章:正义(第1/3页)  魂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几句话说出来,在场之人无人不点头。就连朱高炽也楞了一下,一时也想不出反驳的话语,怔在了那里。就在这时,另一个声音喝道:“简直胡说八道!”话音一摞,原先的三间厢房最左侧的一间厢房大开,人影一闪,一个人影落在了凉亭前,目光直直的盯着在场的陈文琦,面露怒色,萧琴顺声望去,才注意了那个人,他身上是一袭灰色的旧长衫,长衫被清洗的发白,散发着阵阵的香味,似如院中的桂花,他 二十七八,或许还要大一点的年岁——也许,限于他久经日晒的那种铜褐色的肤色使人很难猜测出他的年岁。

    一头长发倒似经过一番刻意的打扮,理成了最简单的老百姓发饰,前额的流海由前额轻轻的垂直下来,遮住了半边脸,将近七尺的身材,配着一张郁郁神采的脸,说是丰神俊朗一点都不为过。

    “好一个英俊美少年!”萧琴不由的喝彩一声。

    那人目光一一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目光停留在陈文琦的脸上,目光之中一色怒意一闪而过,他盯着陈文琦道:“当年太祖洪武皇帝颁下圣谕,分封诸子为藩王,是“遵古先哲王之制”1父王秉承太祖圣谕就位于北平,有何不妥,偏偏尔等奸佞小人不遵从祖宗法制,无中生有,口口声声骂我父王为逆贼,若非我父王,大明天下何来如此安定,百姓如来安居乐业!“

    萧琴点了点头,心道:“看来这人就是燕王的第三子朱高燧了,历史上的他依仗朱棣骄贯,多行不法,后来有和汉王朱高煦谋夺嫡,并且在朱棣病重的时候,他的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打算毒死朱棣,废太子朱高炽,立他为皇帝。但没想到总旗王瑜姻亲高以正为孟贤策画阴谋后告诉王瑜,王瑜立刻上告朱棣,不久,孟贤就被递捕,得伪诏,伏诛,而王瑜就陛为辽海卫千户。

    事发后,朱棣问罪于他,他心中害怕吓得不敢说话!救助于朱高炽,方才免于一死。想不到这么一个人,此刻倒有些皇家子弟的风范!“萧琴冷笑了一声,目光注视的场上的一举一动,这会儿听得朱高燧继续道:“尔等对太祖分封诸子就藩之事多有异议,难不成诸位想效仿解缙c叶伯巨等人不成?”这话语颇有威胁之意。一旁的朱高炽听了微微皱了皱眉头正想出言喝止,不料在场之人除了陈文琦c那绿意少女等江湖人士面露讶色之外,一同而来的几名官兵却面露惧怕之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萧琴微微感到奇怪,江湖人士惧怕官府这是自古使然,所谓民不与官斗,但那几名官兵却是奉命捉拿朱家三兄弟,本应理直气壮,何以听朱高燧提起叶伯巨c解缙会吓成这样?“心中不解,脑中迅速的回忆着这段历史,想了半响,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年朱元璋有感于大明江山不稳定,效仿汉朝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大封诸子为藩王,对这种分封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早就看出来了,只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文士解缙率直敢言,他“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c吴潞濞之虞”。但朱元璋却没采纳,后来便没人提起,本来这事也就过去了,不料,偏偏就有不怕死的人,洪武九年,因天象出现异常情况,旧世称为星变,封建社会人们认为是上天示警,标志着国有大难或天下有不平之事。朱元璋遂下诏,要天下人士上书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处,提出批评或建议。平遥县的训导伯巨读诏书后决心针对朝廷得失,上书指明关乎国政典宪的一些大弊端,劝谏皇帝。对朋友们讲:我认为”当今天下所能造成大祸患的有三件大事,两件事容易看清但爆发迟,一件事难以看清却爆发早,即使皇帝不下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