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感悟县志(下)(第1/3页)  官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感悟县志(下)

    前面两位,黄庭坚c章鉴,都是德修籍人士,按“流官”制度,只能在外为官。

    那么,历史上那些曾经主政德修的官员中,出过什么颇有政绩c民望的清官c好官呢?

    还真有一个。

    这位官员是近代官员了,叫吴宝炬,曾任德修县“知事”,此人自幼亡父丧母,15岁才开始有机会读书,极为刻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院试考获第一名,入“两湖书院”读书时,被鄂省军政大员张之洞选入“将弁学堂”。辛亥时期,吴宝炬任江阴军政府参谋总长,被民国副总统黎元洪聘为顾问。

    再后来,吴宝炬出任地方官员,十几年间竟然先后出任十二个地方的“知县”,不升也不降。

    为什么不升?因为不肯同流合污。

    为什么不降?因为官声斐然。

    吴宝炬随身携带自刻的“受贿天诛”的图章,盖在他经办的一切文稿上以自警。十多年间在知事任内审结民间疑难案件三千多件,多能秉公明断,深受百姓爱戴。

    “受贿天诛”,时时警醒,好一个难得的清官

    吴宝炬在德修知事任内留下了许多政绩,被老百姓呼为“清官”c“好官”。《德修县志》载:“公起于田间,洞悉民间疾苦,平时下乡仅舆夫二人,随从一人。督铲烟苗,踏入人迹不到之处。他一生留下各县德政,老百姓为他立生祠c德政碑c纪念亭,有花开十二县之誉。”

    “花开十二县”,处处留美名,这种人,在官场上,那不叫“混”,那是真叫为民作主啊。

    回过头来,胡晨阳看了德修县的“历史沿革”。

    德修历史悠久,商封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c楚c越管辖。历上有过很多种称呼,1914年首次更名为德修县,沿袭至今。

    在唐c宋二代,德修县就是“泱泱大县”。

    何谓“泱泱”?深远广大的意思。一般都说“泱泱大国”,德修却得到“泱泱大县”的美誉,可见,德修县自古就是有分量的大县,德修人对这个“泱泱大县”是有自豪感的。

    德修是赣源省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李自成c石达开c李秀成都率部在此驻扎过。山区么,易守难攻,让历代的“中央军”都深感头痛的。

    土地前后,德修的斗争如火如荼,领导的“秋收起义“,就是在德修县率先爆发的,这里也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是著名的红色苏区。全县先后有十多万人为事业献出了生命,只是,德修县没有出过一个开国将军。

    只有烈士,没有将军。

    接下来,看“风俗”部分,也蛮有意思。

    德修县流行的方言有德修话(跟洪都话接近)c怀远话(属客语)。

    客语这是胡晨阳的强项了,他家里就是客家人哎。

    看来,听懂德修人说话是不成问题的了。

    李大锤就不行了,语言不通,路也不熟,所以,胡晨阳不打算让他做自己的司机了,必须在当地找一个司机了。还有秘书,也必须是当地人。

    《方奥胜览》中记述:“土瘠民贫,山高气清,习知武事”。这就是说,德修人历来就过惯了苦日子,有习武之风,穷归穷,却容不得外人欺负。后来,胡晨阳看到了更多的内容,知道了德修人“习武”干什么?原来是自发组织民间武装,抵抗金兵,声援岳飞声援文天祥

    好彪悍的德修人民

    好可爱的德修人民

    那个“章开溜”,岂止是愧对黄庭坚?也愧对德修人民啊

    胡旦《义门记》中另有记载:“山高水澄,秀甲他郡,土沃人阜,名闻四方,家崇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