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5章 战争初期关东军怵(第2/3页)  女神之血色浪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请求进一步援助,愿为日满亲善共同努力。”

    1935年5月21日,想当〔总〕理未果的臧式毅被〔日〕本提拔为伪满洲国官吏名义上的最高职位――参议府议长,月〔薪〕1500大洋,高于伪满各部大臣1300元的〔月〕薪。

    1941年10月28日,臧式毅作为伪满全权代表飞往南京。他在南京同汪精卫c日驻南京伪国民当局大使阿部信正式签订了日满华三国共同宣言。这个宣言加强了日〔统〕治下的傀儡〔政〕权之间的勾结,助长了日侵略者分割中国的野心。

    另有史料,在公开的函电中,最早出现“不抵抗〔主〕义”一词的就是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和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的电报。他们于9月19日上午8时左右致电张学良报告说:“日兵至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又称:“职等现均主张坚持不与抵抗,以免地方糜烂。”

    张学良接电后,即于19日发表通电中云:副司令行营效日,即19日来电云:顷接沈阳臧〔主〕席c边署荣参谋长皓午电称:日兵自昨晚十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施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日兵竟致侵入营房,举火焚烧,并将我兵驱逐出营,同时用野炮轰击北大营及兵工厂。

    20日,南京国民当局的机关报中〔央〕日报在“我未抵〔抗〕日军轰击”的标题下,发表了张学良的上述通电,“不抵抗〔主〕义”五字遂首次公之于文字。

    张电所云,虽系转述臧c荣二人来电。但是,臧c荣二人不会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义”一词,它出自9月18日深夜张学良的回电及通电中口头指示。

    关于此,荣臻报告说: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

    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当然就是“不抵抗”。“当经奉示”云云,说明张学良的指示是立即做出的,并未经过请示或研究。

    晚年的臧式毅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提审时录有一份笔供。他交待说:918事变时,三省长官无一人在省,张学良在北平,吉林督军张作相奔父丧去了锦州,黑龙江督军万福麟也在北平。日〔本〕人认为有机可乘,遂敢公然进兵。

    最后他说:事实虽如此,然余身为疆吏,省城竟被敌军占领,百姓惨遭屠害,事先既不能预防,事后又不能挽救,坐失城池。余深感责任重大,终难辞其咎。

    9月21日盛京时报大篇幅报导一消息。捏造说:“森冈领事往访臧式毅氏臧氏颇示赞成”。实际上当时臧对日人态度还是十分坚决。就在第二天,即9月22日,日〔本〕宪兵即拘禁了臧式毅c教育厅长金毓敝和冯庸大学校长冯庸等人。

    他曾经冒死不屈,与日寇周〔旋〕四十余日。但最终仍出任伪职。臧出任伪职既非本心,也暗怀心事。他一方面以联省自治相抗〔日〕本人的“满洲国”计划;一方面秘密派人给张学良送信,进陈收复东北的方略和自己为内应的决心;一方面又与始终主张驱倭的黄显声保持着特殊秘密联络。

    但此时张学良已经是身心两病,无心规复,臧之苦心遂翻成画饼。后来溥仪看出藏的用心,为了增强和日人争夺权利的基础,遂在日人压力下放弃郑孝胥,同时要求任命臧式毅为国务总理。而日方面对臧也早有警觉,遂强行推出〔亲〕日的张景惠。此事张学良曾经亲口谈起:并歉意道,是我负了臧式毅。

    此刻,东北大地遍地狼烟,烽火四起,炮千公里,枪响百万〔平〕方黑土地。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