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第1/4页)  清平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而为皇子,封一地藩王,不涉政治,不论皇帝私事,要安享富贵,是不难的,不必学太多,名声差一些也不要紧,只要不惹上一些欺男霸女c强占园林的不法事,皇帝一般不会来与藩王过不去。

    皇帝也需名声,何必去为难一个与他无害的藩王,留一个不惜手足,苛待宗藩的恶名?但这前提,是藩王得不妨碍到皇权,还得知情知趣,不让皇帝见了闹心。

    夏侯沛觉得,自己要做到这两点,真是太难了。只看方才夏侯衷显露的雀跃与夏侯恕的欣喜,便知他们急不可耐的要拉下太子。

    拉下太子之后呢?先谋废储,终归是为夺嫡!

    要让他们成功,哪儿还有她活路?尤其是,魏贵人与阿娘,还不大对付。不行,为了自己,为了阿娘,她得更加奋发。

    皇帝演了这么一场与太子看,太子是否有所感悟,暂还不知,但夏侯沛是感觉到了压迫的,她需得更加努力才行。

    回到太学,夏侯沛便静下心来,捧着书,读起来。

    夏侯挚c夏侯谙c夏侯汲人经了皇帝这抽风似的宣召,便聚一起商讨皇帝这是上的哪一出。嘀咕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是三人心中都留下了一抹淡淡的“阿爹似乎不大喜欢大郎了”的感觉。

    待下了学,夏侯汲人与夏侯沛同行,同她抱怨道:“八郎c九郎与我说得满头雾水,还不如不说,你又只顾读书,小心读成了个书呆子。现下说说罢,阿爹这是为的什么?没头没脑的喊了人去,又赶了人回来。”

    夏侯沛怎肯将自己留心窥得的真相托出?若是传扬出去,便是若人口舌。她是不肯做这样的事的,只笑笑道:“阿兄摸不着头脑的事儿,沛怎就知道了?”

    夏侯汲人摸了摸脑袋,叹气:“你也不知?唉”仍旧迷惑。迷惑了一会儿,他就说到太子身上去了,“大兄今日话有点儿少。”又道,“今日说得都是打打杀杀的事,大兄这般仁善的一个人,想来不喜欢听的。”

    夏侯沛眉心一跳,转头看了他一眼,又若无其事地笑了笑。夏侯汲人正钻进迷惑中百思不得其解呢,并没有看到夏侯沛那一眼。

    他们几个走了以后,皇帝将他们的见解挨个儿的点评,说到夏侯沛时,他道:“十二郎,小儿也,都知胜者为王的道理,你便无反省吗?”

    简直是耳提面命,恨不能将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观念都灌进太子的耳朵里。太子是听得明白皇帝的话语的,更是知道,无兴盛国力,无强大兵将只有为人鱼肉的份,他并不是认为,能井水不犯河水,两下相安。他只是觉得,可以不必打这个仗,震慑便够了,震慑了,知道大夏的厉害了,不就也不敢来犯了吗?目的,不也达到了吗?

    如果他不曾去过战场,他未必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可他亲历过了。他亲眼看到过战场上血流成河的残酷,死的不止是敌人,还有我军。不论敌军我军,死在冰冷的刀剑下的都是一条条鲜活的性命。他们本可以不用死,若是没有战争。

    至于违约,也不是非做不可。仍是那句话,国无信不立,世人有眼会看,一旦世人以为朝廷是朝令夕改的朝廷,到时,政令如何推行?将公主嫁给王子的好处,他知道,可是,如果不这么做,将公主嫁给达旦,也不会损失太多,达旦为突厥新主,兴许未必有王子听话,可毕竟是受了大夏的恩惠的,偶有摩擦,再调c教就是,付出这点功夫,换来一诺千金,太子以为是值得的。

    这已不是政见不同了,连脑回路,都是不同的。但太子到底不是傻子,见皇帝费了这许多功夫与他讲道理,也做出虚心状,听进去了。

    皇帝稍松了口气,却仍不大安心,令太子回东宫后,又召了丞相来,命他去与太子仔细分说一遍。

    高宣成听皇帝一说,心中便是一个咯噔,待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