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5页)  逃宫弃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熙万寿节过后的第三日,先前一直让陶沝心心念念c期待已久的清宫选秀终于华丽开幕了。

    而在此之前,户部和各旗之间已经花费了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相关事宜。先是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旗内应阅女子年岁等各种资料,由参领c佐领c骁骑校c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汇总咨文到户部,再由户部上奏康熙,待其批准何日选看秀女之后,户部再行文各旗都统,造具各旗秀女清册,呈报给康熙选阅。

    今日便是各旗秀女进宫的日子。

    一大清早,约摸是卯时左右,那些秀女便由各旗参领c佐领c骁骑校c领催c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领着,陆续送至神武门外,并按旗c年龄大小依次排列,再由户部及内监一一引阅。

    而这一所谓的“引阅”,大概就算得上是这些待选秀女们历经的第一次挑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内侍太监会刷掉一批外表不合格的秀女,其结果可谓是有喜有忧。

    而经过内侍太监挑选被记名的这批秀女,也不是全部都能立刻入宫的,还须再进行第二轮的选阅。而这一次,说穿了,就是类似身体及妇科检查之类的体检过程,会由那些训练有素的嬷嬷们严格把关,若能通过,那么便可算是正式入围,划入小主待选区,若通不过,同样划入不记名,带出宫去听凭本家自行聘嫁。

    第三轮便是由太后和后妃选阅了,当然,皇帝有时候也会亲自坐镇,看中的便留牌子,没看中的便撂牌子,且过程还不是一般的复杂。

    就陶沝个人以为,这场由太监把关进行的第一轮筛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选秀”。因为只有在这时,才能不分高矮美丑贵贱地看尽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色女子。而之后被筛选入宫的,基本上就只剩下那种千篇一律的美女了。

    因此,陶沝在前一晚极力说服巧巧带她来观看这所谓的秀女初选过程。而巧巧呢,也终于在前者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下,最终点头答应。然而事不凑巧,就在巧巧今早准备和陶沝一起出门时,德妃那里又临时派人来传有事召见,于是乎,陶沝最终还是独自一人来到了御花园的顺贞门,小心翼翼地藏在离顺贞门不远的拐角处,睁大眼睛偷瞄她满心期待的选秀场面。

    此时此刻,顺贞门处可谓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各旗秀女云集,依次上前,接受户部及内侍太监的引至顺贞门处检阅。

    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眼前的这幕选秀场面像极了现代的各种海选现场,皆是人头攒动c人海云集,但相比之下,这清代的选秀却比现代的海选要有秩序的多,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每位秀女均是规规矩矩地立在原地,按照各旗顺序编排,连声也不出,愣是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发挥到了极致。哪像现代的海选现场,那简直就是菜市场的翻版,人声嘈杂得完全像是炸开了锅一样。

    陶沝一面在心中暗暗感叹古代选秀的规矩严格,一面全神贯注地死盯着“引阅”的整个过程——

    首先是有一名小太监站在顺贞门处报名字,在他旁边摆着一张红木长桌,另一个看似颇有地位的管事太监则大咧咧地坐在桌后。当小太监报完一个名字,队伍中就立马走出一位与名字相对的秀女,上前等候审阅,而那位管事太监则在仔仔细细地上下打量对方两眼之后,喊一声“记名”,然后在名册上画一笔,算是对方通过。而这时候,早已等在另一旁的小太监便立刻迎上前来,领着这名秀女往第二轮的检阅处走。若是对待选秀女相貌不满意,便直接喊“不记名”,然后在名册上也画上一笔,方才让落选者离开。

    对于这些待选秀女来说,被选上不一定是件好事,而没被选上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有人被选上了却摆出一脸苦色,有人则是因为没被选上而露出一脸哭色,更有甚者还当场坐地大嚎其场面之精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