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七章 拳拳爱护心(第1/3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崔瑾封齐国公,长孙无忌表示极为得意。贞观元年,李思明登基,长孙无忌便被进封为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十一年被改封为赵国公。如今自己的小女婿也被齐国公,如此年轻的开国国公啊,不是皇亲国戚,也非承袭,而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便在如此年纪居于高位。至于旁人的羡慕嫉妒恨,随他们去吧,谁叫他们没有如此出色的女婿呢?呵呵呵!长孙无忌笑眯眯地c无比满意c极为得意地抚着胡须。

    崔崇和李俊c房玄龄c李靖c柴绍眼含谨慎。从一品开国国公,授正三品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却无任何实职,但又令其参加每日早朝参与听政。“听政”,仅仅是带着耳朵听,不能发表意见。此外,上午在三省六部走动,下午在御书房听差。连当年太子李承乾都没有如此高的待遇这分明是为成年皇子的待遇,即便再宠幸这个未来女婿,也不是如此宠幸法子,这又分明是将他他竖成别人攻击的靶子!他们瞧了瞧长孙无忌,见他微微点头。这才略略安心。作为李世民最信任c最铁杆的臣子c舅子c知己,既然他说无事,那或许便无事。

    崔瑾却在心里哀嚎,撇撇嘴,脸上便带了些许不乐意,略带夸张地嚷道:“圣上明鉴,微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哪能整日在宫中和各部门折腾,这会长不高的!”他不乐意,非常不乐意。

    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c望朝参(即每月的初一c十五);五品已上及供奉官c员外郎c监察御史c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每日朝参也即常参,参加者称常参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并不是你想去便能去的,一般是三省六部的中书令c侍中c尚书c侍郎,及京城各中央级重要衙门的“一把手”。亲王c郡王c国公之类,虽说有参朝资格,但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除了天子特意要求的除外。上朝时间,“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即清晨七点到八点左右。还好,唐代还算有良心,让大家好歹能够睡一个囫囵觉,不像蛮子朝代,上朝时间是五更天,即清晨的五点到七点,若是你是那没有身家的,房子距离皇城远一些,你得三点钟迷迷糊糊便从床上爬起来。

    李世民哼哼两声,直接宣布崔瑾抗议无效:“不过是让你多学c多看,从而长一些见识,你便推三阻四,可见是这些年让你懒散惯了,所以才整日想着出海游逛!”

    崔崇一听,心里顿时又起了若干想法。既是赞同李世民的说法,觉得自家孙儿太过冒险,又是想着是不是锋芒毕露,让天子猜忌。这几年,随着二子和孙儿一再建立功劳,崔氏一门得到空前发展。若是留在京城,哪里有这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崔崇心里非常矛盾。

    虽然心里唾弃李世民的傲娇,明明自家父子二人这六年为大唐立下莫大功劳,让大唐粮仓c国库得到从未有过的充溢,偏偏要做出一番自己让他担心让他挂念辜负了他的模样。但是,崔瑾眼底浅淡,口里叫屈:“微臣那是为了充分了解大唐周边国家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以防他国侵略。当然,微臣做得远远不够,了解不够深刻c详细,所以,应当再在外面游历几年。比如,高句丽c百济和新罗,微臣便只能远远地望着,从未踏上那片土地。哎,好不遗憾呢!”

    终于转到正题了,大家打起精神,专注地望向李世民。李承乾略带紧张。李世民拍了拍柴绍呈上的作战计划,笑道:“你说一千道一万,不过是想去高句丽吧?若是朕不同意呢?”

    崔瑾叹了口气,可怜兮兮地道:“圣上可还记得,微臣曾当着高句丽等外邦使臣,当着众大臣的面,发下宏誓,若十年之内不能带回百万中原壮士英魂,今生不得善终,他日魂飞魄散!一晃,已经六年过去,这些年,微臣无一日不再期盼能亲眼看到高句丽臣服于大唐的钢刀铁剑之下,亲自将那高句丽王及一干背信弃义的小人捉拿回京城,让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