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五章 御书房(第3/4页)  重生之大唐逍遥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释。这六年来,针对高句丽作战,已经进行了无数次地沙盘演练,又进行了几次海上预演,各个环节和细节,都充分考虑,包括出征人员c粮草征调c船只和武器配备c作战计划等等。可以说,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天子允许,待明年春暖花开,便可开战。

    李世民脸上一片沉静,但内心却如波涛汹涌,无比兴奋。他自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c历史上最有雄心大志c最为圣明的皇帝,自从将d一ng突厥和吐谷浑纳入自己的怀抱后,便早就想将留在高句丽的前隋百万中原将士遗骸迎回来,狠狠地教训一番那不知好歹的高句丽王,但是,又防备着西突厥和吐蕃,寻思着将这两根骨头也吞进肚子,然后,一路西行,打通陆上丝绸之路。哎,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王,真是不容易啊,整日在地图上比划着,对那些地方好不眼馋。如果,将西域c东北c漠北都划拉进大唐的怀抱,再加上如今已经占领的流求c吕宋c爪哇等地,大唐便是华夏历史上版图最宽广的朝代,自己便是华夏历史上最英明神武的帝王。如此,一直被世人诟病的弑兄囚父,便将永远掩盖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下。

    李世民紧紧地按住桌案,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地问:“嗣昌,你有几成把握让高句丽臣服?”

    柴绍自信地笑着:“微臣有八成把握,兵马有,粮草有,武器有,加上小十三郎这几年通过商队派出的无数细作,早就渗透到高句丽c百济和新罗各大城市,收买了不少官吏,甚至他们的重要大臣也在掌控之中。这些,便是已经打探到的消息。”他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册子,送到御案上。

    李世民惊讶地扬了扬眉:“小十三郎?”

    李承乾一听,心头微微一颤,忙笑道:“阿耶可忘了,几年前表弟便说借用经商之便送了些人到高句丽,您当时还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说费时费钱费事儿,但也免得如那隋炀帝一般多次劳而无功,反害得民不聊生败家亡国。”

    李世民皱皱眉头,随即舒缓了笑容:“是记得有此事,好像当时朕还告诫小十三郎不可轻易涉险,更不许亲自到那高句丽去。”

    李承乾松了口气,笑盈盈地道:“阿耶好记性。表弟一直记得您的话呢,所以即便多次出海到那高句丽c百济和新罗等地,但都没上岸去。表弟还抱怨说,姑父约束得严,但凡到一地,都是先派出一大批兵士上岸,待将码头控制住,再允许表弟带了护卫上去。姑父,这些年让您费心了!”李承乾深深地对柴绍鞠躬行礼道谢。

    柴绍哪里敢受礼,侧身避开,又行了君臣之礼:“微臣深受皇恩,唯恐不能尽责尽职。小十三郎才识过人,心怀大志,又感念圣上和太子对他的恩典和信任,故此整日筹算如何扬大唐国威,如何固大唐江山,年纪虽小,但胜在有拳拳报国心,着实让人可叹可赞。”于是,他便仔细讲述着这几年崔瑾所作所为,一桩桩一件件,虽然也密报,但哪里如口中所述那般生动鲜活,让李世民和李承乾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声声赞叹。

    见李世民一直未曾让人召见,崔瑾干脆拿出一本书来研读。房玄龄凑过去一看,呵呵,那文字,不认识。崔瑾解释,自己正在学波斯楔形文字,因为买了不少书,而负责翻译的奴仆人数少,又担心他们虽识字,但文学功底不够,所以还不如自己学了试着翻译。众人默默点头。

    见崔瑾不断地翻阅着,崔崇忍不住问:“瑾儿,这些字你都已认识?”

    崔瑾抬起头,微微笑着:“是,祖父,这本书孙儿已粗粗读完,只是有些语句还不太明白,所以才再细读一次,过几日便可翻译过来了。”

    众人轻吁一口气。长孙无忌揪了揪自己的胡子,问:“小十三郎学了多久,居然便已经能完成读懂这些波斯文了!”

    崔瑾略略矜持地笑笑,低声解释:“或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