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第1/5页)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张氏送了一块上等料子给元春的事情,史氏院里就没有人不知道。唐朝和元春还曾私下里商量过,现在这块料子不能先裁出来,倒是可以在差不多的地方先将一些琐碎的先绣出来。等到定下了亲事,再裁料子做嫁衣,量了不会太大。

    唐朝一直以为,也许王氏没了,也许张氏活着,元春就不用再进宫了。她会像这个时代很多的大家闺秀那般十里红妆,嫁人生子。再也不用老死宫廷。再也不用少小离家,只是省亲回来那个一个晚上了。

    可这一切,竟然生生让贾政和邢氏给掰回了命中注定的轨道。贾元春便是改成了贾沅,仍是未来的皇妃。

    她们就站在正房的外面,屋里隐隐传来的哭声,还有张氏的那一句句,‘为什么不是我亲生的,我疼了十几年,这是生生挖我的肉呀’

    张氏说的没错,若元春是她亲生的,她是不可能送元春进宫的。一是元春有个附逆的外家,这一进宫,无疑是想不开。

    二一个,若元春是张氏亲生的,有一个张氏女做母亲,也注定了元春在宫里的路走不长远。

    张家的教养,世人信得过。但张家毕竟是满门皆灭,谁也不能保证元春心底有没有怨怼情绪,这样的隐性危险人物,谁敢让她进宫来。

    此时屋中的张氏,心中还是疼了。那毕竟是她疼了十多年的孩子呀。

    而屋外,元春的身子在门口晃了晃,为什么她不是大伯母亲生的呢。为什么母亲去的那么早呢。为什么父亲要这么做,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幸好元春不知道,就算是她亲娘活着,这宫也是要进的。不但要进,而且还是这么进去的。记得原著中曾有过这么一句,那是元春省亲时曾说过的,‘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当时的元春也是贾家有意送进去的。而非选秀不得不去。

    不过此时的元春至少还是幸运的,至少她是在接受了张氏系统教育十几年后才被送到宫里去的。而不是接受了王氏的影响,和史氏的教导后就那么迷迷糊糊的进了宫。

    看贾家剩下的三姐妹,便可以知道这对婆媳对姑娘的教养是多么的给力了。一个不认亲娘的白眼狼,一个针扎不动,连别人为她出头都不言语的木头人,一个冷心冷清的姑子。

    元春也许是被寄予厚望的,也许当初是真的用心教导了的。但省亲后,就能下一道让十来岁的兄弟和堂姐妹,姑表姨姐妹一起居住园子的口谕的人,也不是什么明白人。

    将原著和现在对比,现在的元春无疑是幸运的了。

    而且也因着从未有人提到让她进宫的事情,元春对进宫一事,并没有太多的奢望。无论是家族的期许,还是别的什么。

    以自保为目的的进宫,总会比其他目的进宫的人,走的更远一些,也更稳一些。

    半晌,元春的脸上扯出一抹笑,“嬷嬷带着宝玉去别处逛逛吧。我也先回房了。”拉了拉凤姐的手,元春慢慢地回到自己居住了十多年的厢房。

    “嫂子也去忙吧。我想一个人静静。”进宫之事,已经是再所难免了。本来她还有一丝希望在祖母和大伯母身上,可是见此情景,心中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了。

    邢氏,邢氏。

    瑟瑟寒冬,心也跟着冰冻了。

    漫天的雪花,像是在宣泄心中无法言语的悲凉。元春站在厢房门外,伸出手想要接下一片,可落入手中的雪花转眼前便成了水。

    一滴泪水。

    元春看着手中的雪水,她抬起头,漫天风雪,何尝不是她的泪呢。

    回首看向处处精致的闺房。她以为她会一直住到披上嫁衣的那天。

    向前两步,看向绣架上的霞光锦,那上面有她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一针一线,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