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法兰克福条例(第1/4页)  霸王幺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阿迪达斯在得到杜塞尔多夫易主的消息后早想过来,把杜塞尔多夫队也变成自己赞助的德甲球队,不过德甲著名的“50+1”条例让他们对杜塞尔多夫的前景看不太清。

    在德国,俱乐部股份的大部分所有权(50以上)必须归俱乐部本身所有,这项条款的目的在于保持俱乐部的自主权,避免有钱大亨对俱乐部的控制。“50+1”条款在去年11月份得到重新确认并继续生效,但是很多俱乐部都希望条件放宽。

    德国足协在“50+1”条例中设定了一个特例,即“拜耳法案”:如果一家贸易企业于1999年1月1日以前连续地并且有效地运营了自己的俱乐部20年以上,那么这家企业有权正式申请得到该球队的多数控股。

    整个德甲就两个俱乐部例外,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大众集团(汽车)和拜耳集团(制药)分别控股这两家俱乐部。沃尔夫斯堡和勒沃库森成立之初就是大众和拜耳的职工运动俱乐部,所以他们投资超过20年,因此得以控股俱乐部。

    而霍芬海姆的成功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俱乐部幕后有着财大气粗的大老板迪特马·霍普撑腰,他的总资产达到了近2亿欧元,不过他并不直接拥有或者在法律上控制俱乐部。

    霍芬海姆责任有限公司94的资产属于霍普,6归属俱乐部,不过俱乐部保留了51的股权,霍普只有49。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作为投资人的霍普自然需要在俱乐部拥有话语权,但受限于50+1规则,他拥有再多的俱乐部资产,也只能拥有不到半数的投票权。

    拜仁股份公司将股份分别出售给了阿迪达斯公司94,奥迪汽车集团拥有65,其余的841属于拜仁俱乐部。拜仁出售股份一部分是为了融资,两笔交易为拜仁带来了15亿欧元的巨款,而且与这两个重要的商业伙伴建立起更密切的合作关系,阿迪达斯和奥迪都曾承诺不会干涉俱乐部的运作。

    多特蒙德是第一个上市的德甲俱乐部,多特蒙德的股份有8266在股民的手里,另外101在私人投资者格斯克手中,只有724在多特蒙德俱乐部自己手中。尽管只是小股东,但多特蒙德俱乐部却拥有公司的100的决定权,股民不能影响俱乐部的决定。

    长期以来,德甲一直奉行“50+1”政策,即私人投资在俱乐部的股份不能超过49,这个政策既避免了俱乐部沦为富豪们的“玩具”,但也使德甲各队得不到巨额的投资,因此,最近几年,德甲一直在欧战中乏善可陈,尤其是在欧冠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对于这种局面,拜仁总经理赫内斯明确表示了反对“50+1”政策。

    德国职业足球联盟主席劳勃公开表示:“杜塞尔多夫俱乐部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

    “50+1”政策,职业联盟将不予承认,只要杜塞尔多夫还是德甲球队,那么这支球队就必须遵守相关条款。”

    这时候杜塞尔多夫市所在的北威州州长尤尔根·吕特哥斯站了出来,他表示:“德甲以前制定的‘50+1’政策是旧有思维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足球产业发展,成为德国所有职业俱乐部成长的重大障碍,为了保持德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的竞争力,如果职业足球联盟还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那么不排除北威州连同其他几州组成新联赛的可能。”

    北威州州长的话可不全是毫无理由的威胁,这完全是出自自身实力的体现。

    北莱茵-威斯特州(简称北威州)位于德国西部,西与比利时c荷兰接壤。其面积相当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总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即位于此。它是德国人口最多的州,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人口超过1800万。德国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有71个,其中30个在该州。

    北威州是德国经济最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