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节(第1/5页)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经失去的一切,而且有了那时想都不敢想的私房c私家车。想想我穿着一条运动短裤和雨鞋走在断裂开一条条深沟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的赤身,到今天只穿棉c毛,追求舒适,该是怎样一种境界以致到今天我也登不得抗震纪念碑广场的台阶。几年前,我随北京的一位画家朋友,第一次走进了地震纪念馆,看着当年的一幅幅图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那是我好多年来才发现自己会如此汹涌的流泪。我终于明白了,先我们而走的24万同胞,是我们的图腾,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我们,是上天留给24万同胞的祭品。

    >

    九岁的清晨1

    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李木马妈妈被埋得很深。两个年龄加到一起才20岁的儿子没有足够的力量救她出来。我们叫来二堂兄。一个大人俩小人儿忙乎了有四五十分钟,掏了一个两三米深的“洞”,才让她浮出土面。清瘦的母亲满头灰土,脸色惨白,后来知道她当时正怀着小妹。她在几米深的废墟里坚持几个小时的姿势是:背朝上,手脚狠狠撑在炕上护着腹部几个月后,在简易房里降生的小妹安然无恙。

    一唐山地震那年我9岁,哥12岁。平原上的孩子,散了学就在没边没沿的野地里疯玩,进家倒在炕上便睡。用奶奶的话说流烟放炮都醒不了。地震来时,我真的一丁点都不知道,似乎是被憋醒的。懵懵懂懂想翻身,翻不动,才知道房明他没有参加扒人的集体劳动而沉浸在茫然与思考之中。甚至可以想像出他智者般伫立在瓦砾上面朝东北天际的凝重神情。压得难受,有些撑不住了,就拼命使劲喊,我想外面的人肯定是听见了,怎么就没人来救我们呢

    hzyben制作ahzyben

    当时没想到村子的房都倒了,当然更没敢想当时印象中仅次于北京c天津的第三大城市唐山已经夷为了平地。当然更没敢想到这场大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致使课本上神圣的都吓得浑身发抖,梁柱间发出即将断裂的恐怖之声,当然更没有想到它是那个世纪地球上的十大灾难之一,是地震史上最惨烈的一幕。

    二当时真以为是大伯所说的苏联或美国佬偷袭的导弹飞累了,碰巧落到了我们家的一间半土坯草房上。我倒是没怀疑是台湾的蒋匪帮编辑别删这三个字,因为当时广播电影上都这么叫打过来的。小宝c铁城c和新我们玩打仗的时候争论过,和新说他爸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越说过,国民党反动派的大炮都是渡江侦察记和南征北战中那样的,也就打几十里远。

    压得实在受不了,觉得身子开始扁了,眼珠子都在往外鼓,我急了从身子底下抽出一只手来往头前瞎划拉,不承想,有几块砖松动了往外使劲一推,一个小缝儿透出了麻麻亮的天当时不知哪来了那么一股子野劲,脸蹭着砖土,脚用力一蹬,再一蹬,像是在坚硬的液体里游了一小段,竟然钻出了废墟出来一看,傻眼了。村庄的模样一点没了。磕磕绊绊在高高低低c坑坑洼洼的废墟上,甚至辨不清脚底下原来是谁家的所在。知道哥还压在里面,就去找大人。这时才知道大人们已经忙乎了俩仨钟头噢,原来谁家的房子都倒了呀

    三大人们救人的条理是非常清晰的,以青壮汉子为骨干迅速组成几个扒人小组因为一两个人根本抬不动坍塌的屋顶中的檩条c房梁以及上面的泥草。先救青壮年男子,这样可以迅速扩大救人力量。这在许多书中都有过描述的。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最先救每家每户的壮年男人,似乎救出了这个人就等于救出了他们一家人。在当时农村人的心目中当家人在家庭中的位置最重,价值最大。一家老小都靠他活命。有这根顶梁柱,这个家就还在,6口变成两口还叫家,没了这个人,家就塌了,6口变成5口也不再是一户人家孩子们就要随了别人的姓。人,在突如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