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83章 因应(第2/3页)  与你为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庭,整个案子最关键的核心人物楚歌辰却一命呜呼了。这等于是忙到了最后却换来了一场空。

    另一方面,醉酒肇事的这个司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白人,想要把事情攀扯到傅华那家伙身上,显然是不太容易的。

    白人上司就有些急怒攻心了,他伸脚狂踹醉成一团烂泥的司机,嘴里不断的骂着fk、fk,直到司机被踹的都吐血了,才有下属来拉住了他。

    这一切都被周安强看在眼中,他知道楚歌辰的死根本就不是什么交通事故,而是一场精心布局的谋杀,他心中也很快的就明白了自己在事件里面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黄易明这混蛋这一手玩的真是高明啊,可能从一开始黄易明就没有把杀掉楚歌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只是一个充满了中国人式智慧的一场杀局,整个布局最聪明的地方在于,这个杀局并没有说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每一个步骤要怎么去进行。

    看过教父第一集的人都知道,二世教父要杀掉那个跟他们帮派作对的警察,事先每一步都是有明确的安排的,包括枪放在什么地方,教父二世要怎么去拿到枪,怎么开枪,怎么扔掉枪,怎么逃走,每一步的安排都是很明确的。

    这大概就是西方人固有的思维,他们把事情机械的分成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尽量的去做到精准,然后机械化的精准完成一件事情,尽量减少变化,以避免因变化而产生误差,造成整件事情的失败。

    但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知道事情总是在变化着的,以精准的步骤来避免变化带来误差,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们并不害怕变化,也不回避变化,甚至他们还欢迎变化,顺应变化,并最终利用变化达成他们的目的。

    这一点在中国古老的围棋游戏中体现的更为清楚,围棋中有句谚语叫做棋无定式,就是说围棋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并没有确定什么样的下棋定式就一定能确保嬴棋。上下几千年的围棋史上,根本就好不到两盘完全一样的棋,当然围棋打谱则是另外一回事。

    围棋本身就是崇尚变化,因应变化的。执黑的下了一子,执白的就要根据这一子给棋面带来的变化做出因应,决定自己怎么下。而执黑的下出了因应的一子之后,整个棋面就有发生了变化,执白的就需要重新做出因应……

    这种变化的思路就是黄易明的思路,周安强这时才明白黄易明的思路是什么,黄易明所做的完全跟下围棋是一样个子。他先给自己打了电话,似乎是逼迫他杀掉楚歌辰。但实际上他等于是围棋的执黑先行,先在整个棋面上投下一子,让棋面产生变化,让棋局中的人做出因应。

    这时周安强可能做出的因应有三种,一是彻底投向楚歌辰,把黄易明的电话内容直接讲给楚歌辰听,然后让楚歌辰保障他和他一家人的安全。这种因应是对黄易明最不利的,因为如果楚歌辰保障了周安强的安全的话,傅华的困局就算是坐死了,傅华就不用再想离开美国了。

    既然不想看到这种因应,黄易明也就事先做了一定程度的防范措施,他在电话里给周安强营造出了一种完全在他狙击范围之内的氛围,让周安强觉得,如果他完全投靠楚歌辰的话,黄易明完全是有可能当场将他和楚歌辰狙杀的。

    这一手就是围棋上的封堵,黄易明事先就在周安强可能走出的求生路上就布下一子,让他感受到这条路根本走不通,封堵住了周安强选择完全投靠楚歌辰的可能。

    封堵住了周安强完全投靠楚歌辰的可能之后,周安强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一是完全按照黄易明的安排,想办法找人干掉楚歌辰。如果周安强胆气足,敢选择这条路的话,黄易明也就省掉了很多的麻烦,冷眼旁观周安强帮他把麻烦解决掉了就是了。

    这是黄易明最希望看到的周安强做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